引言:一、奇妙的物理现象一、学习目标1、让学生感受有趣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动手能力,并能提出初步的问题。二、课前活动1、调查一下,你周围有哪些有趣的物理现象和问题?2、动手做一做:P3页WWW2三、课堂学习活动一、观察有趣的物理现象1、看一看哪支蜡烛先灭?2、猜一猜小金鱼会怎样?活动二、动手做一做1、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书本上的字。a)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b)学生猜想(同位讨论)c)学生实验,观察实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d)分析与论证,学生交流观察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e)评估,看能否提出新的问题f)交流,学生共同交流、合作而后归纳,联系实际应用2、观察条形磁体对铁质回形针的吸引。四、课堂讨论与质疑引言:二、体验科学探究一、学习目标1、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2、通过活动体验科学探究,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二、课前活动科学探究一般经历:、、、、、、几个环节。三、课堂学习1、阅读“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故事”讨论:(1)阅读后有何感想?(2)结合阅读实验册,请你谈一谈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各抒己见,只要有道理,予以肯定)2、探究活动: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先在杯中装满冷水(注意一定要最大限度加满,使液面凸起)猜想一:若将一只回形针轻轻放入水中,水是否溢出?试一试:水溢出没有?猜想二:在水不溢出的情况下,最多可放入多少回形针?试一试:最多可放入多少回形针,记录数据。各组改变条件,重复上述探究活动,记录有关数据。小组汇报交流,填表:组别最多可放入回形针的数目有何发现冷水改变条件后猜想实际猜想实际1234问题:活动中最多可放入回形针的数目与那些因素有关?瓶的高度是否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加以探究?四、课堂讨论与质疑科学探究的重要性?§1.1声音是什么一、学习目标1、通过活动知道声音产生的原因。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3、了解声音是一种波,声音具有能量。二、课前活动试设计多种方法使一个气球发出声音,尝试解释其发声的原因。三、课堂学习(一)声音的产生活动:探究声音的产生使一张纸、一个笔帽、一杯水、一根橡皮筋发声讨论:物体发声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点?做一做:体验声音的产生P8图1-1结论:声音是由于物体产生的。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牛刀小试: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指出这句话的声源、、。(二)声音的传播讨论: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能传播吗?小组展示活动:声音的传播P8t图1-2、P9图1-3、1-4。结论:通过大量的实验可知:声音可以在、、中传播,但不能在中传播,也就是说声音的传播需要。(三)声音是一种波、波速1、自学看书2、多媒体演示(四)生活、物理、社会-----声能1、自学看书,讨论2、演示实验四、课堂反馈1.“山间铃响马帮来”这句话中,铃响是由于铃受金属珠子的撞击产生________________而发出声音.我们把________________的物体叫做声源。2.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这说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能够传声.3.大鼓被击打后发声时,用手按住鼓面,声音就会消失,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4.声音是一种波,下列实例中能说明声音具有能量的是………………()A.百米跑计时员不根据发令枪声计时B.雷雨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C.飞机飞过时,活动的窗玻璃也跟着振动起来D.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听到彼此的谈话5.宇航员在太空中谈话常用一根棒接触,原因是…………………………()A.用作传声媒介B.防止两人分开C.示意谈话内容D.防止意外事故6.在敲响古刹的大钟时,有的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绝”,其原因是……………………………………………………………()A.大钟的回声B.大钟仍在振动C.人的听觉发生暂留现象D.大钟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7.将拨响的琴弦用手一按,响声立即消失,原因是……………………()A.声音被手挡住了B.声音被手吸收了C.琴弦的振动变小了D.琴弦的振动停止了五、教学后记§1.2声音特性执笔者:吴俊杰审核者:袁俊华课型:新授课一、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