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运用讲学稿才能真正改变课堂教学我校使用讲学稿已经有十个年头,经过十年来的探索与实践,讲学稿已基本成熟,特别是我校进行“以人为本,教学合一”模式实证研究以来,讲学稿的设计更注重学情,更注重其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因此其对提高学生成绩的作用已日益显著。那么,如何用好讲学稿呢?结合笔者进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践,我想给广大师生提几点建议。教师:讲学稿不是变相的教案,而是教学的依托一、课前:通过预习,了解学情,为有效教学做准备使用讲学稿的教学,强调学习的自主、合作、探究,要求学生课前、课堂、课后自己学习、自己探究,和他人合作学习、合作探究,因此我们非常重视预习,重视预习的指导。讲学稿的预习导学部分,其实就是让学生将老师“带回家”,在老师的指导、督促下预习,提高预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减少盲目性。课前,教师要做以下几件事:(一)布置学生预习。教师提前一天发放讲学稿,布置学生按讲学稿中预习导学中的要求进行预习。教师在开学初,可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学生预习操作步骤具体如下:第一,阅读学习目标、学习要求和重难点,明确学习目的,增强预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第二,认真阅读课本,根据学习目标、要求、重难点,在课本上做标记,划出知识点,记下不懂的问题;第三,完成预习检测,在阅读课本的基础上完成预习检测题,检查自己预习的效果。学生能不看书写的就不看书写,不会的和模棱两可的一定要查书,找出正确答案。对一些主观题的答案,最好还要在书上划出来。由于这一部分的预习题是针对学习目标和重难点设计的,而且题目不难,学生通过预习,就能将基本的知识点掌握。这样,学生的预习成为以往课堂学习的向前延伸,为课堂上进行拓展延伸准备了知识储备和时间储备;第四,按照讲学稿要求收集案例或时事,并运用本课知识加以分析。收集案例并作分析,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督促学生长期坚持,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演讲。这样做,一方面可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因为要写好一篇演讲稿,必须要会运用课本知识,因此,学生会再次认真阅读课本,寻找可以运用的知识点。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书面表达的能力、演讲的能力等,进而提高学生解答主观题的能力。第五,要求学生记下自己预习时没有弄懂的问题。记下自己预习时未弄懂的问题,可以为课堂交流和学习活动提供话题和资源,提高学生课堂的注意力,增强课堂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而且长期坚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为一切创新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二)检查预习情况,进行二次备课。上课前,教师要将学生的讲学稿收上来,认真批改,了解哪些知识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学生还没有掌握,多少学生掌握了,学生还有哪些疑问。通过批改,一方面督促学生预习,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是了解学情。讲学稿批改后,教师要根据批改时了解的各班不同学情,修改课堂教学方案和设计,以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二、课中:把权利交给学生,提高学力使用讲学稿的课堂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质疑、辨析,在合作探究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要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一)组织学生演讲,做好点评。每次可以有两名学生演讲,学生演讲后,其他学生从优点、不足和建议等方面进行点评,然后教师点评。教师点评以鼓励为主,以规范演讲为目的。比如材料的选择是否符合本课内容,分析时是否做到了有理有据,是否结合材料,有没有表明自己的态度,是否用普通话演讲,仪表、姿态是否得体大方等。(二)组织预习交流、展示。预习交流展示主要是交流学生的预习情况,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同时也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状况和程度,增强教师授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教师课堂上要组织学生交流、展示预习的成果,交流讨论不懂的问题。可以先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讨论,组内能解决的组内解决,然后学习小组选出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预习成果(包括解决了的疑难问题和解决方法)和存在的疑难问题,其他小组对汇报小组的成果和疑问进行质疑、解答、点评。学生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