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法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1.阅读下列材料:反映1830年七月革命的《自由引导人民》是德拉克洛瓦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之一。画中高举三色旗的象征自由神的妇女形象在这里突出地体现了浪漫主义特征。她健康、有力、坚决、美丽而朴素,正领导着工人、知识分子的革命队伍奋勇前进。强烈的光影所形成的戏剧性效果,与丰富而炽烈的色彩和充满着动力的构图形成了一种强烈、紧张、激昂的气氛,使得这幅画具有生动活跃的激动人心的力量。1831年5月1日,这幅作品在巴黎展出时,引起轰动。德国诗人海涅为此画写了赞美诗。1831年,这幅画被法国政府收购,在卢浮宫展出了数月即被收起,官方的理由是“太革命了”。后因时局变化,作品被还给了画家本人。17年后的1848年,法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法国人民要求把此画重新在卢浮宫展览。同年6月,巴黎工人起义,此画又被政府摘下,理由是具有煽动性,直到1874年才被送入卢浮宫。德拉克洛瓦的这幅作品有着鲜明的时代性,而这幅作品的境遇则直接反映了这一历史阶段法国政局的巨大动荡。请回答:(1)1830年七月革命的对象是谁?这次革命爆发的原因是什么?(2)1831年这幅作品以“太革命了”为由被收起并归还作者。官方“太革命了”的理由反映了当时法国的什么现象?(3)1848年二月革命中,法国人民为什么要求把此画重新在卢浮宫展览?这次革命的结果如何?(4)为什么这幅作品直到1874年才被再度展出?从1874年起《自由引导人民》在卢浮宫永久展出反映了法国政局的什么变化?这一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5)谈一谈欣赏这幅作品的感受。答案:(1)复辟的波旁王朝。波旁王朝复辟后,倒行逆施,试图恢复专制君主制,促使巴黎人民发动七月革命,推翻波旁王朝统治。(2)官方(七月王朝)代表资产阶级中最富有的金融贵族的利益,不仅广大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被剥夺了参政权,而且日益壮大的工商业资产阶级也被排斥在政权之外,这引起了他们的极大不满。(3)这反映了法国人民推翻君主政体、实现民主自由的要求。二月革命后,在革命群众的强大压力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并通过了第二共和国宪法。(4)第二共和国建立后,人民的愿望并没有得到实现,随即爆发了六月起义。到1852年,第二帝国取代了第二共和国,直到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后帝制才再度被推翻,《自由引导人民》得以重新展出。《自由引导人民》的永久展出反映出共和制度在法国的最终确立。共和制度的确立,标志着法国人民反封建斗争任务的完成,为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5)艺术作品是一定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优秀的艺术作品则能够起到巨大的历史促进作用。《自由引导人民》反映了法国四十多年的共和政体与帝制的斗争,并在不同时期起到了激励人民为了民主自由而斗争的作用。2.(·海南高考)材料英国人阿瑟·扬在亲临法国大革命初期的国民议会现场后,有如下评论:“旁听席上的群众被允许以鼓掌和其他表示赞许的声音来干预辩论,这样做太欠雅观,也很危险,因为他们既然可以表示赞许,也就可以表示反对,既然可以鼓掌,也就可以发出嘘声。据说,他们已经这样做了,而这样是会压制辩论,影响议事的。”——《1787~1789年法国游记》(1)民主有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在材料中有何反映?(2)分析这两种形式的民主各自在法国大革命中的作用。解析: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解答本题应充分运用材料信息说明问题。第(1)题可联系材料信息,从国民议会活动及旁听席上的群众干预辩论两个方面回答;第(2)题可联系法国大革命期间人民直接参加革命的史实回答直接民主,联系大革命领导机构和立法机构的活动回答间接民主。答案:(1)群众干预具有直接民主色彩;国民议会是间接民主。(2)直接民主:人民主权原则和平等观念获得广泛认同;动员群众,形成革命的根本动力;行之不当,社会秩序不稳。间接民主:取代旧制度,建立了基本的民主制度;确立统治秩序,巩固革命的基本成果;行之不当,不利于革命的推进。3.(·山东威海一模,3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