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1.收集与违反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案例;2.通过体验不同情境来掌握青少年应怎样善于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第2课时善于与违法行为作斗争课堂目标导航1.未成年人要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在斗争中,要讲究方法,要智取不可硬拼。2.增强依法维权意识,善于与违法行为作斗争。课前预习方案○说一说:用一句话概括本课的学习内容,就是:我们要讲究方法与策略,善于与违法行为作斗争。○填一填:当突发的盗窃、上门抢劫、凶杀等犯罪行为发生时,如果缺乏冷静,鲁莽行事,大喊大叫,硬冲硬拼,我们不仅不能克敌制胜,反而有可能使自己受到伤害,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如果换一种方式,采取机智灵活的做法,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使犯罪分子退却,或束手就擒。○议一议:不良行为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危害是什么?对他人的危害:使他人的身体、心理和财产等受到伤害;对自己的危害:受到法律惩处、自毁前程;对社会的危害:影响社会安定。课堂导学方案【与法有约】生:学习活动暑假的某天下午,三名中学生李明、张华和王小勇一起从少年宫回家。李明发现邻居赵海家的窗户紧闭,但房门却半敞开着,这引起了他们三人的警觉。他们轻轻地趴在窗口往里看:三个陌生男人正在四处翻箱倒柜。很可能是盗贼!想一想:李明他们应该如何选择?A.哎,三对三,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算了吧。B.该出手时就出手,勇敢地冲上去,与盗贼来个你死我活。C.派三人中跑得最快的人去派出所报案,其他两人守前后门和跟踪盗贼,协助公安部门抓住盗贼。师:教学建议1.用学生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事例导入,引导学生思考青少年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应采取怎样的方式和方法。2.答案提示:他们应该选择C。因为第一种方法是纵容了罪犯,会助长罪犯的嚣张气焰,可能会带来更大的社会危害,最终也会危及我们自身的合法权益。第二种方法虽然是积极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但是青少年与力量悬殊的犯罪分子硬拼会危及自身安全。所以应选第三种方法,机智灵活地与犯罪分子作斗争。3.点评,然后小结:当突发的盗窃、上门抢劫、凶杀等犯罪行为发生时,如果缺乏冷静,鲁莽行事,大喊大叫,硬冲硬拼,我们不仅不能克敌制胜,反而有可能使自己受到伤害,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如果换一种方式,采取机智灵活的做法,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使犯罪分子退却,或束手就擒。【走进教材】生:学习活动课本上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两点:1.沉着冷静。2.机智灵活。师:教学建议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提炼归纳。2.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自己归纳的观点,并要求学生整理完善。3.师生共同探究:未成年人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有哪些好的方式和方法?◎小贴士:No.1一定要注意设置不同情境,鼓励学生合作探究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方法哦!No.2观点提示:在不同的情况下,与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的方式是不同的,关键在于“智取”两个字。如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又如争取获得问题探究:未成年人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有哪些好的方式和方法?成人的帮助,己方力量强大而歹徒力量弱小就可以直接抓住歹徒,等等。【感悟生活】生:学习活动想一想:遇到下列情形我们应该怎么办?情境1:当你在放学回家途中,看到一个十八九岁的男青年(此人手无寸铁)抢劫了一位妇女的钱包,正朝你跑来。情境2:当你在僻静处看见有人偷自行车。情境3:当你在公园里看见有人偷偷贩卖毒品。师:教学建议1.让学生根据本课前部分学习的内容分析应该怎样灵活机智地与这些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2.答案提示:如记住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和逃跑方向,拨打110报警电话向公安机关提供线索抓捕罪犯,或向其他成年人大声呼救等。3.小结:总之,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未成年人与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的方式在不同的情境下是不同的,关键在于要“智取”而不可硬拼。【以案明理】生:学习活动一天,初二学生小刚正在屋里做作业,忽然听到外屋有人向父母“借钱”的恐吓声,继而又传来厮打声。小刚意识到有人入室抢劫,有心冲出去搏斗,但人小力薄,很难制服坏人。情急之下他看到桌上的电话,想立刻拔打“110”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