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课标要求】【学习目标】1、记住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起止时间、重要任务)、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名字、性质);2、列举一五计划取得的成就;3、分析三大改造的意义;【学习重点】过渡时期总路线、三大改造的完成。【学习难点】对1954年宪法的是社会主义性质的认识。【课前预习】【学法指导】【预习自测】一、过渡时期总路线1、________年提出,2、内容:一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改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第一个五年计划1、任务:1953—1957年,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中心,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建立__________基础。2、成就:农、______________工、____________________交通____________________王崇伦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3、影响,初步建立工业体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奠定基础。三、三大改造1、时间:_________年到1956年2、农业与手工业(采取生产合作社形式)、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形式)3、完成意义: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度建立,进入初级阶段。四、宪法(1954)1、时间:_________年2、______________大会,通过宪法3、性质:第一部_______________性质根本大法4、历史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疑问】【课内探究】【学始于疑】1、我国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2、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的结果。【质疑探究】探究问题一:为什么说1954年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探究问题二: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当堂检测】1.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是()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C.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颁布D.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2.“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A.农业B.农业C.重工业D.商业3.下列有关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我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B.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C.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D.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4.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A.“一五”计划超额完成B.工业基础得到了极大改善C.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课后反思】【课后训练】一、选择题1.以下历史事件不属于在过渡时期发生的是()A.抗美援朝运动B.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C.实行人民公社化D.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之一是集中力量发展()A.轻工业B.重工业C.农业D.工商业3.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次会议的最重要成果是()A.选举了国家领导人B.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C.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通过《共同纲领》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一切权利属于()A.各级政府B.国家干部C.各族人民D.资产阶级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三大改造的选项是()A.个体农业B.个体手工业C.资本主义工商业D.交通运输业二、材料题6.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迈着坚实的步伐凯歌行进,对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进行了三大改造,中国社会发生了20世纪以来继伟大的辛亥革命后的又一次历史性巨变。(1)过渡时期是指哪一段时期?(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什么?(3)我国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标志是什么?(4)在这一时期,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取得可喜成就,具体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