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的亚太(一)教学目标[内容标准]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知识与能力]了解东盟的发展历程,说说中国与东盟的交往情况。分析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原因和影响,比较北美自由贸易区与欧盟的异同。概述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的过程,探讨亚太国家加强合作的途径与方式。[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中国与东盟交往的材料,了解东盟日益扩大及其影响。用列表等方式比较北美自由贸易区与欧盟的异同,学习用比较的方法认识历史问题。通过上网等途径搜集中国参加APEC会议的资料,多渠道了解和认识APEC建立的史实及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东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等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学习和了解,体会当今世界国家间加强合作、竞争与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合作与竞争的意识。(二)教学内容分析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亚太地区的区域经济集团化也在不断深入发展。世界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有两个分别在该地区。这一地区成为当今世界上经济发展最活跃地区。教材分别以“东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三个经济区域集团为例,介绍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每个集团内部有着自身的规则的同时也不断与其他区域集团相联系,从而使世界经济形成了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扩大的东盟]1971年,在世界冷战和大国角逐印度支那正剧烈的形势下,东盟5国外长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签署了《东南亚和平自由中立区宣言》,把使“东南亚成为一个不受外部强国任何形式干涉的和平、自由和中立地区”作为东盟的主要奋斗目标之一。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于1976年。创始国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新加坡等国1976年8月,5国外交部长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会议,发布《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正式成立。现有成员10个(截至2000年底):文莱(1984年)、柬埔寨(1999年)印度尼西亚、老挝(1997年)、马来西亚、缅甸(1997年)、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1995年)。总面积约45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3亿。组织机构:(1)首脑会议:自成立以来,东盟举行了7次首脑会议,4次非正式首脑会议,就东盟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发展方向做出决策。2000年第四次非正式首脑会议决定取消正式与非正式之分,每年召开一次首脑会议。(2)外长会议:是制定东盟基本政策的机构,每年轮流在成员国举行。东盟外长还定期举行非正式会议。(3)常务委员会:由当年主持外长会议的东道国外长任主席,其他成员国驻该国大使(或高级专员)任当然委员,不定期举行会议,负责处理东盟日常事务和筹备召开外长会议,执行外长会议的决议,并有权代表东盟发表声明。(4)经济部长会议:是东盟经济合作的决策机构,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每年不定期地召开一二次会议。(5)其他部长会议:包括财政、农林、劳工、能源、旅游等部长会议,不定期地在东盟各国轮流举行,讨论相关领域的问题。(6)秘书处:东盟的行政总部,并负责协调各成员国国家秘书处,向部长会议和常务委员会负责。(7)专门委员会:包括9个由高级官员组成的委员会,即:工业、矿业和能源委员会,贸易和旅游委员会,粮食、农业和林业委员会,内政和银行委员会,交通运输委员会,预算委员会,文化和宣传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社会发展委员会。(8)民间和半官方机构:包括东盟议会联盟、工商联合会、石油理事会、新闻工作者联合会、承运商用心爱心专心理事会联合会、船主协会联合会、旅游联合会和博物馆联合会等。东盟成立的主要活动:自成立至2001年底,共举行了七次正式首脑会议,四次非正式首脑会议第一次首脑会议于1976年2月在印尼巴厘岛举行,会议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和《东南亚国家联盟协调一致宣言》。联合国大会于1992年12月通过决议,认可《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宗旨和原则。第二次首脑会议1977年8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会议确定东盟扩大区域经济合作,加强同美、日、澳、新(西兰)和欧共体的对话和经济联系。第三次首脑会议于1987年12月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会议签署了《马尼拉宣言》、《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修正议定书和四项经济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