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二、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猜想与假设的能力。(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逐步养成交流合作的习惯。三、学习目标: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四、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得出规律五、自主学习:导学前测六、合作探究:(一)提出问题(二)猜想假设:(说出自己的猜想,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学生猜想(三)制订计划1、你认为需要哪些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2、你认为除了观察像的、、特点外,还需测什么量?(提示:凸透镜焦距已知,不必测量,标签上已注明)3、设计试验记录表格仪器镜头类型像的情况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及物与像的同、异侧倒立/正立放大/缩小实像/虚像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4、你认为该实验应分几种情况来研究,该怎样设计试验?(提示:可参考课本66、67两页)(四)进行实验注意:实验前要调整蜡烛光屏和凸透镜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五)数据收集学生根据计划进行实验探究,并把现象和数据填在教材P67页表格中。(六)分析数据得出结论1.像的虚实:当物体放在______________时,凸透镜成实像,当物体放在_____________时,凸透镜成虚像.2.像的大小:当物体放在___________时,凸透镜成的像是缩小的实像.当物体放在___________时,凸透镜成的像是放大的实像._____缩小的虚像(填“有”或“没有”)3.像的正倒:凸透镜所成的像______正立的实像,_____倒立的虚像.(填“有”或“没有”)4.当物体逐渐向凸透镜移近时,物体所成的像逐渐_______,像离凸透镜的距离逐渐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七)、学生根据实验中收集的数据进一步讨论并填好下列内容1、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2、成实像时,点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3、凡是实像都是(填“正立”或“倒立”)的,且在光屏上(填“能”或“不能”);凡是虚像都是(填“正立”或“倒立”)的,且在光屏上(填“能”或“不能”)4、成实像时,像和物在凸透镜的(填“同侧”或“异侧”);成虚像时,像和物在凸透镜的(填“同侧”或“异侧”)。5、物体从远处逐渐靠近焦点的过程中,所成像越来越(填“大”或“小”或“不变”),像距越来越(填“大”或“小”)。(八)实验思考交流1、查看上表的数据,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成缩小的实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想一想,在哪些情况下,我们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七、课堂检测1、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时,在离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那么当物体位于透镜前35cm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可得到()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2、将一滴水滴在水平放着的塑料贺卡的字上,人看到水滴下面的字是()A、等大的实像B、放大的虚象C、等大的虚象D、缩小的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