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复习目标】1、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2、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3、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4、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5、知道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6、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统一的主要措施7、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复习重点】唐明清时期的1、主要统治措施2、科举制度3、对外交往4、民族关系【自主温故】知识梳理(教师适当点拨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政治清明:(贞观之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开元盛世)(人物、措施、表现)制度创新:科举制度(创立、科目、完善、影响)繁荣与开民族交往:与吐蕃(人物、史实、作用)放的社会外交活跃: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君权强化:明清强化君权的措施(政治思想和文化方面)统一多民族抗击侵略: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尼布楚条约)国家的巩固民族关系加强:加强对新疆、西藏管辖的主要措施和社会危机对外交往:明朝郑和下西洋(目的、意义、作用),清朝闭关锁国(原因、含义、影响)【合作知新】1、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l)材料一图示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政治体制?该朝代为巩固统治采取的经济措施是什么?(2)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材料二图示反映的元朝首创的哪一制度?为实行有效统治,元朝还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请写出元朝突出加强管理的两处边疆地区的名称。(3)材料三记载的是哪朝的官制变化?这一变化出现在哪一皇帝统治时期?(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官制的演变可以看出皇权和相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解析:材料反映的主题是秦朝的皇帝制度元朝的行省制度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可结合所学知识很容易回答前三问,第四问要对比三个材料反映出的皇帝和丞相关系变化得出答案。参考答案:(l)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2)行省制度;西藏、台湾(或琉球)(3)明朝;)明太祖(或朱元璋)(4)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科第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绂(zānfú)望之继世。孤寒失之,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材料二: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gòu)中矣"。--两则材料均选自王定保《唐摭言》材料三: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廖燕《明太祖论》(1)材料一中"科第之设"是指哪一制度的创立?何时创立?(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述"科第之设"的历史作用。(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解析:通过读设问和材料中“唐太宗、新科进士、明太祖、制义取士、秦焚书无异”等关键词可知本题考查科举制度的演变,第(2)和(3)问分别是对其隋唐时积极和明朝时的消极影响作答,注意语言的精炼。参考答案:(1)科举制度;隋唐时期。(2)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有利于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给社会带来了革新气象和创新精神。(答出其中2点即可)(3)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钳制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历史的发展;"愚天下之心"。(答出其中一条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3、材料一(1)下图所示是古代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请写出其名称。材料二国别人物内容结果唐→天竺玄奘西行取经游历16年,带回许多佛经唐→日本鉴真6次东渡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很大(2)根据材料二说明唐朝在对外交往中实行了什么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