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标准化诊疗全网发布:2021-07-0221:17发表者:3226人已访问一、带状疱疹的标准化诊疗一、带状疱疹的概念带状疱疹是由暗藏在人体内的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发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以沿单侧周围神经散布的带状排列的成簇疱疹为特征,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二、带状疱疹发生的主要部位及比例带状疱疹好发部位依次为胸部〔肋间神经〕:50%以上;颈部〔颈神经〕:10-20%;头颅部〔三叉神经〕:10-20%;腰骶部〔腰骶神经支配区域〕:2-8%;其它:v2%。3、带状疱疹的流行病学特征⑴发病率:英国、意大利和德国的相关研究均说明,50岁以上年龄组人群带状疱疹发病率超过了14.2%。。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HIV患者、癌症患者及经受免疫抑制医治的患者),每一年带状疱疹的发病率抵达14.5%~53.6%。。(2)疾病复发率: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致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暗藏病毒被激活,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抵达该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皮肤复制,产生水疱,同时受累神经发生炎症、坏死,产生神经痛,康复后可取得较持久的免疫,复发率极低,一般不会再复发。(3)年龄、性别:年龄因素是影响带状疱疹发病率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美国、英虱法国等相关研究结果说明,女性更易患带状疱疹,机制尚不明确。⑷压力:压力会对人体一系列的神经内分泌功能造成影响,从而干扰细胞免疫功能,可能造成人体带状疱疹发病的危险性增高。(5)家族聚集性:美国带状疱疹的家族聚集性发病趋势明显高于其彳也皮肤病,但少数学者那么持反对态度,目前尚需进一步研究论证。4带状疱疹出疹前的临床表现带状疱疹出疹前即前驱期临床表现包括:(1)轻度乏力、低热、无畏寒,食欲下降;(2)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神经痛,持续1-3天。五、带状疱疹出疹期的临床表现带状疱疹出疹期临床表现为局部皮肤首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丘疹,簇状散布而不融合。皮损常发生在身体的一侧,沿某一周围神经散布区排列,一般不超过中线,但有时可略为超过中线,这可能是末梢神经有局部纤维穿插至对侧之原故。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老年患者常较为猛烈,继之迅速变成水疱,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透明疱疹约3日转为脓疱,局部破溃,经7-10日逐渐干枯、结痂直至脱落,掉队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六、播散型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播散型带状疱疹指病毒经血液播散产生普遍性水痘样疹并侵犯肺和脑等器官,临床表现为在带状疱疹出现几日(3-14日)后,疱疹播散至全身,疱疹的类型犹如水痘,但常常伴有高热,全身中毒病症明显,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全身酸痛及乏力等。可归并、脑膜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故为带状疱疹的一种险症。7带状疱疹的抗病毒医治药物阿昔洛韦、伐昔洛韦及泛昔洛韦是目前医治带状疱疹首选的抗病毒药物。八、医治带状疱疹神经痛的药物⑴镇痛药物医治〔2〕神经营养药物医治(3)糖皮质激素(4)带状疱疹存在中、重度神经痛时,可考虑联用抗药物及阿片类镇痛剂等。当药物医治效果欠佳时应及早行神经阻滞医治。九、神经阻滞医治带状疱疹神经痛中、重度带状疱疹神经痛可用神经阻滞疗法予以解决,神经阻滞可以减轻低级传入感受器产生异位电活动,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阻滞交感神经,改善局部微循环,改善受损神经的营养,减轻炎症反应,减缓对神经节和神经纤维的损害,抵达减轻及消除神经痛的目的。按照神经痛部位可选用肋间神经阻滞、椎旁脊神经阻滞或星状神经节阻滞或硬膜外阻滞。此法具有迅速减缓病人痛苦,缩短病程及减少带状疱疹患者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的长处。10、带状疱疹的局部医治患带状疱疹时必然要注意预防或及早医治继发细菌性感染。首先要维持皮肤清洁,勤换内衣。外用药物医治:以枯燥、消炎为主。初期行物理医治如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紫外线及氦氖激光等局部照射,可减缓疼痛,增进水疱干枯和结痂。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标准化诊疗一、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概念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指带状疱疹皮疹消退后,神经痛仍持续存在的疾病,疼痛常持续超过1个月/是一种难治性的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是带状疱疹最多见的并发症/表现为皮损区的烧灼样、电击样、刀割样及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