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秋新教材】辽宁省丹东七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国民革命的洪流教案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黄埔军校的创立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史实,提高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读图识图的能力;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史实,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历史分析能力。2.过程与方法收集与黄埔军校有关的历史资料,观看北伐战争的影视录像,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形势图、小字、史料、人物肖像图等,使历史知识生动鲜活起来,再现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和基本过程,感悟大革命的时代特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大革命时期先烈们的英雄壮举,学习先烈们顺应时代发展、敢为人先的历史责任感和为革命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斗争精神。教学重点:黄埔军校的创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教学难点: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和北伐战争的结果。教学过程一、课前复习(课前五分钟式8分钟)课前五分钟活动内容;师:为什么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开端?二、导入新课(总结式2分钟)教师:在课前复习的基础上,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迅速发展。然后指导生阅读课前提示内容。三、探求新知(直观讲述、自主学习、对比归纳式20分钟)(一)黄埔军校的创建(7分钟)教师指出:在电影、电视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黄埔军校的名字以及与其有关的人和事,下面请同学们介绍一下课前你所查到的有关黄埔军校的情况。学生根据课前收集整理的资料介绍黄埔军校,包括黄埔军校的创立时间、地点、创立者、组织领导机构、课程设置以及学员来源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解决下面问题:1.孙中山为什么要创立黄埔军校?即黄埔军校创立的背景、目的。指导阅读教材中孙中山的原话,让学生明确其目的是要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教师结合教材中的小字内容讲述孙中山这样做的原因:在辛亥革命失败后,孙中山总结教训,认为依靠军阀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其深受启发,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国共两党实现历史上的第一次合作,并在中国共产党的建议下创建黄埔军校。2.你觉得黄埔军校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为什么?黄埔军校与旧式军校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可以根据前面了解到的有关黄埔军校创办的目的、组织领导机构、课程设置、办学方针以及学员来源等多个方面多个角度谈自己的认识。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黄埔军校与一切旧式军校根本不同的地方就是实行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用孙中山的话说,就是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枪是怎么样的放法,而且知道枪向谁放。尤其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在这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的工作卓有成效。结合教材中周恩来的照片及小字内容,补充介绍周恩来的主要事迹。3.黄埔军校的创立有何历史意义?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并引导理解:例如说出黄埔军校培养出那些杰出的政治军事人才;讲述国民革命军的构成及其在北伐战争中的作用。(二)“光荣北伐武昌城下”(8分钟)1.北伐战争的对象首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说出北伐战争开始的时间、主力及打击的目标。接着,出示“北伐战争进军形势图”,引导学生结合阅读教材中的小字,指图讲述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所盘踞的主要地区及拥有的军队。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三派军阀拥兵自重,对外勾结帝国主义国家、出卖国家利益,对内为争夺地盘连年征战不休,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所以他们成为北伐的主要对象。2.北伐战争进程教师结合地图直观讲述国民革命军制定的战略方针以及进军路线。指出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主力的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的先锋,率先北伐。3.北伐战争取得的成果师提出如下问题:(1)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北伐军取得了什么样的战绩?学生应该从两方面回答:消灭吴佩孚、孙传芳两大军阀势力;将战场由珠江流域推广到长江流域。(2)你认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有哪些?引导学生结合前面所学,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从战争性质上分析,北伐军进行的是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得道多助。其次,国共两党合作,结成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人民群众积极支援配合;第三,以黄埔军校学生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