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造人》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女娲造人》,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进行说明。一、说教材1、说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女娲造人》是初中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中的第3篇课文。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想象极为丰富的作品。作者以种种奇思妙想,描绘出一个个亦真亦幻的世界。令人惊叹,引人遐思。本文是根据《风俗通》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神话。袁珂以大胆新奇的想像,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使得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满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色彩。马克思在谈到希腊艺术时曾指出:“任何神话都是用想像和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由此可知,神话带有浓厚的幻想色彩。课文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原始人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像力的解释。文章清新、质朴,洋溢着一种天真的新鲜感。女娲完全是在一种极自然的、无意识的状态下萌发了造人的念头。带有原始洪荒时代的稚拙与朴素,我们通过字里行间,仿佛看到女娲本身就是一个活泼、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孩子,并非一个神。因此,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2、教学目标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应当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能力为重,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根据本课内容我确定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①知识目标:①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想像手法的运用,并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掌握神话的特点,体会想像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了解原始人民关于自身起源的极富想像力的解释,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追寻人类起源。②能力目标:使学生理解女娲身上所寄托的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想像力。③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人类诞生的欢欣与愉快,感受创造的快乐,思索自身来源,珍爱生命。3、教学重点难点:(1)神话故事中想像的魅力。(2)尝试运用大胆合理的想像。4、课前准备:学生: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收集神话故事。教师:制作课件,收集相关资料(图片、音乐等)二、说教学方法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比较阅读法、指导归纳法、拓展思维法进行教学。新《大纲》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激发兴趣法、比较阅读法、指导归纳法、拓展思维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我的主导下围绕教学目标自读课文,体味作者丰富的想像力,感受神话的魅力。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拓展想像力,培养健康情感,学会会说、会扩、会创神话故事,感受中国灿烂、繁荣的文化魅力。2、采用多媒体教学平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扩大教学容量。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平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扩大教学容量。从我校的中央电教中心下载《女娲造人》动画片,一个普通型的flash,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同时自己制作一个PowerPoint课件,以明晰教学的思路。另外我又舒缓的音乐弥漫于学生自读课文时间段,营造一个愉快的、宽松的课堂氛围,促发思维的生成,并使他们充分发挥想像创造能力,品尝想像带来的喜悦。有目的到网络世界中去搜寻所需信息材料(如图片、音乐等),丰富拓展文化知识,增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3、以学生为主,自己少讲。这则神话容易理解,所以教学环节中我的分析要少些。主要通过学生的充分活动,由浅入深地把握想像特点,初步学会运用想像。教学过程简单来说就是:读读课文、讲讲故事、讨论分析、写写片段。三、说学法指导这篇课文浅显易懂,内容非常有趣,体现了神话艺术永久的魅力。在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复述故事,引导他们进行探究式学习,然后加以点拨,让他们开阔视野,增加知识,激发起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学习的重点在想像力的激发上,可以通过观看视频文件来拓展想像力,观看图片培养说话能力,更可以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