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生——课堂新主人高效课堂的理念是无限放大学生的自学,学什么、如何学的权力都在学生手里。在这样的背景下,导生这一高效课堂中的特有职位也就应运而生了。导生应该如何主持课堂?需要具备哪些能力?教师又应该如何做好导生的培训?本期,周刊与读者共同探讨课堂的新主人——导生。■嘉宾安徽省铜陵市铜都双语学校汪兴益(总校长)汪宣意(年级校长)齐永甲(主备校长)张行(主备校长)■主持金锐1新课堂形态催生导生制中国教师报:为什么高效课堂需要导生,导生与教师需要在哪些方面相互配合?汪兴益:高效课堂彻底打破了传统课堂由教师或少数精英学生唱“独角戏”的格局,建立了一个自由、和谐的学习环境。高效课堂理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真正将课堂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在高效课堂中,教师的“放手”、“示弱”、“利用”十分重要。“放手”指教师把学习权还给学生、把体验权还给学生、把成长权还给学生;“示弱”指教师要“大智若愚”,鼓励学生超越自己;“利用”指教师要尊重、开发学生这一独特而有意义的教学资源。在这种特定的背景之下,便催生了课堂的新主人——导生。当然,主持课堂时,导生不能随心所欲,而应该有一定的要求,这也需要教师与导生相互配合。教师必须将一节课的主题目标和学法指导等信息,准确无误地传递给导生。此外,在一些关键地方,教师的点拨也是必不可少的。张行:随着高效课堂的日益发展,导生也必然会随之诞生。回顾课堂教学改革,先是改变了课堂的空间,撤走了讲台,改掉“一个面向”的课桌布局,变成了可以根据展示需要,随时转动身体的“多个面向”的空间布局;然后改变了课堂中师生的关系,由以往教学中师与生的单边对话,变成生与生、师与生、组与组的多边对话,教师也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渐渐退居二线,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倾听者。为了真正地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还应该更彻底地去放手,成为课堂中的“隐身人”。从某种程度上讲,在高效课堂中,导生充当了教师的角色。作为导生,必须有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但孩子毕竟是孩子,面对课堂中即时生成的一些问题,可能还需要教师的辅助。这种辅助,可以是轻声细语的语言交流,也可以是心领神会的眼神交流。由导生主持的课堂,更能体现民主、生态、高效的特点,更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齐永甲:铜都双语学校的导生制度是伴随着学校人本跨界大课堂而产生的。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学校发现,只要教师在教室,学生总会感觉被控制着。人本跨界大课堂的一个理念就是,把教师置于学习的中心层之外,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为学生提供学习条件、整合学习资源。学校鼓励教师大胆地把课堂交给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有时会不在教室,导生无疑就成为了课堂的组织者、评价者和学情的观察者、反馈者。在导学案的引领下,导生会有序有效地组织课堂上的自学、合作、展示等环节;会从高效课堂操作规范和学科特点两方面进行课堂评价;会在课前了解学习内容,课中参与学习过程,课后反馈学习情况。汪宣意:铜都双语学校为了推动课堂教学改革,设置了学生导生这一职位。最初,导生的职责只是代替教师主持课堂。经过思考与摸索,现在,导生的作用已经远不止这些了。导生与教师是主与辅、明与暗的关系,导生为主、教师为辅,导生在明、教师在暗。在课堂上,导生要有很强的主人翁精神,要让自己成为整堂课的主导。自己能解决的、通过合作能解决的,就争取把教师“晾”在一边,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请教教师。2导生培训面面谈中国教师报:对导生培训时,一般采取怎样的流程,有哪些具体内容?汪兴益:铜都双语学校的导生不是由固定的学生担任的。每个学科、每个单元、每种课型,都会有不同的导生,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接受锻炼。当导生的名单确定后,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会对导生进行两次重点培训。班主任对导生的培训,主要从班级管理的角度,让导生从一名学生,站在“家长”的位置,以“一览众山小”的气度,认知和领悟如何做课堂的管理工作。科任教师对导生的培训,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点——相知、相吸、相会。“相知”主要表现为,通过培训,教师要让导生明白,理解课堂学习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