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走进美妙的色彩世界学校:宝塔区第二中学班级:初一(1)班执教人:程涛一、案例背景: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的启动,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教师课程观念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以课程内容生活化、生活形式开放化、课程资源综合化的美术地方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呈现出勃勃生机。《走进美妙的色彩世界》是融音乐、诗歌、舞蹈为一体的美术创意课。整堂课师生互动流畅,学生通过体验、游戏、感受、表演等活动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表达自己的感受。学生作品形式感强,用色大胆,表现生动,更可贵的是学生真真切切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一)、教师背景《兔子的化装舞会》这堂课是由上海市罗星中学美术教师顾慧英执教。1973年3月出生,1993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系。曾被评为金山区艺术骨干教师称号;校教学能手;区美术学科带头人;区青年教师大奖赛美术学科一等奖;上海市美术录相课比赛三等奖;撰写的论文获全国音乐、美术论文比赛三等奖等等。(二)、教材分析本课题选自上海少儿版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六年级第一学期,是属于《美术课程标准》四个学习领域中的“综合、探索”。这一学习领域的课程更注重通过美术与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制作、表演与展示,从而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本课是《走进美术的色彩世界》单元中拓展与研究的课,是前课的巩固和应用,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色彩感受的自觉精神和主体意识。从而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索发现能力。1、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欣赏与讨论,使学生认识和感受色彩对比的基本知识。技能目标:运用色彩关系制作面具进行表演。情感目标:通过动手制作面具,感受美术活动的轻松,丰富情感,体验成功和快乐。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美术活动的轻松,体验过程的愉快。难点:怎样运用色彩的对比关系绘制面具。(三)、教学对象分析:预备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经过小学年级的审美意识和造型能力的培养,已初步形成了基本的审美意识和造型能力。我校的学生美术基础较好,喜欢美术,追求有趣味的课堂形式,向往和乐于尝试各种能表达自己情感的表现手法,在美术活动中体现出积极主动的精神。他们正处于渴望探求新知识和喜欢张扬个性的年龄阶段,在绘画方面,他们更注重写实的绘画,但总因“画不像”而产生“焦虑”的情绪,出现“青少年危机”。而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作业要求降低写实性,更注重装饰性、表现性等不同风格,比较容易取得较好的学习成果,每个人都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四)、教法与手段: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到预备年级学生认知能力的显著发展,但相对高年级学生,仍存在思维上的片面性和表面性。如何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从已有的知识结构自然延伸到以色彩知识为主的理论认识上,教师利用了比较欣赏法引导学生对色彩对比的认识,引用文学中的诗歌更形象、生动。这样比空洞的分析讲解和说教更为生动,学生易受到启发,加深理解,激发了学生主动性。教育学认为:“教与学是教师、学生的双边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主导即指导、引导,教师要把自己的权威性转变为引导性充当顾问,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对话关系,学生也真正能轻松地表现自我。基于以上原因,我采用了教师引导方法进行教学。采用愉快教学形式,共同创设一种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形成师生互动。通过表演、舞蹈、朗诵等形式,使所有学生都能以高涨而愉快的热情不,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录相,实物投影把优秀作品和制作过程进行展示。二、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1、出示课题:走进美妙的色彩世界通过屏幕投影图片:画面是一张由灰色慢慢变成色彩的图片(把学生带入一个兴趣较为亢奋的情境中,学生很快地进入学习角色)2、欣赏小品:《兔子的故事》,学生戴着面具表演。(通过参与体验或观看欣赏,调动学生的兴趣,感受表演艺术的魅力)引出小标题:兔子的化装舞会。(二)、教师引导,内化知识:1、制作面具:通过提问讨论,启发学生大胆设想,概括制作面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