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自转及其对生活的影响--湘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对应课标(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及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十八中学李临春【课程标准】本课要完成的课程标准是“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其产生的现象”其中的一部分“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及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教材分析】在湘教版教材里,“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其产生的现象”这一课程标准是分别在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和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中进行阐述。为了更有利于学生对地球运动有整体的理解,我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把“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及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作为一课时来学习,把“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公转及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公转。”作为另一课时学习。这样既有利于对地球运动有一个整体理解,也有利于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方式的对比学习。【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学习地球及其运动,在建立空间概念方面比较困难,因此理解昼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异等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也存在困难。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帮助学生建立地理空间概念,利用视频图片联系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实验演示、合作探究等活动促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总结归纳等思维过程构建地球自转运动与其产生的地理现象之间的知识联系。【学习目标】根据学生的学情分析和教材分析,确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1.通过演示自转运动,初步建立地球自转的空间概念,能够从绕转中心、方向和周期三个维度描述地球自转的特点2.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自转过程,说出昼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异等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3.在实验演示、观察思考、总结归纳等探究过程中,逐步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探究精神。【教学重点】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及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教学难点】1.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自转过程,建立地球自转的空间概念,理解昼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异等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教学过程】导入:播放视频《感觉地球在动吗?》,看看这段视频能给同学们什么启发?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你感觉地球在动吗?学生可能回答:没动或动展示PPT:“船向前运动,景向后运动”动画启发提问:我们在地球上要观察什么才知道地球是运动的?第1页学生可能回答:看地球以外的事物如太阳、星星、月亮等运动教师强调并板书: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公转地球运动自转公转(设计意图:以生活体验导入新课;启发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思考和理解;明确地球运动的两种形式;突出本节课内容地球自转运动。)新课:一、演示地球自转运动提问:地球怎么转呢?合作探究:四人一组,各自演示地球运动,互相观察对方的演示,看谁的演示是正确的,并完成大屏幕上的活动题。学生演示:地球自转(出现不同的自转情况)教师观察学生演示提问:两位同学的演示不一样,哪种演示正确?展示PPT:明确:地球旋转中心是地轴。启发:太阳东升西落告诉我们地球的运动方向是什么?教师选出两位演示自转方向不同的同学提问:两种演示表示自转方向那种正确?展示PPT:明确: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展示PPT:学生边演示边观察:从不同角度观察地球自转方向,然后描述地球自转方向特征。明确:用地球仪演示,从侧面看,地球从左向右转;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转。教师提问:如果考试时没有地球仪演示,你还有哪些判断地球自转方向的方法?学生各抒己见,师生共同归纳:第2页现象2现象3现象1现象1现象1方法1:只要任何一张纸,中间自西向东画一箭头,明确北半球和南半球,然后把纸卷起,从不同角度观察,就可以判断地球自转方向了。如图所示:方法2:伸出左手和右手,如图示,记住口诀“南(半球)左北(半球)右”展示PPT:启发:太阳从地平线升起到第二次升起算一个周期学生思考回答:约1天(24小时)小结板书:地球运动自转公转旋转中心地轴运动方向自西向东运动周期约1天(24小时)(设计意图:通过演示将抽象的地球运动具体化,形象化;根据学生演示情况进行点评探讨,进而推断出正确的结论,及时鼓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