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复分解反应进行拓展――如何正确书写复分解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复分解反应是九年级学生学习酸、碱、盐知识的难点,难点集中在如何熟练运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究其原因,在于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对相关结论的产出过程缺乏了解,只是死记和套用了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3个内容,缺乏对条件的深刻理解。导致缺乏相应的学习方法,没有形成运用条件的学习方法。由于教材中对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只是从生成物方面作了说明,而没有涉及反应发生时对反应物的要求,致使多数学生在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时很困难。通过比较碳酸盐的相关化学方程式,能简单的归纳出相同点,为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以复习形式完成。学生活动:•试着书写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四种常见类型)•碳酸钠与盐酸:•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盐酸和氧化铁:•盐酸和氢氧化钠:Na2CO3+2HCl=2NaCl+H2O+CO2↑•Na2CO3+Ca(OH)2=2NaOH+CaCO3↓Fe2O3+6HCl=2FeCl3+3H2OHCl+NaOH=NaCl+H2O上面列出这些反应跟我们前面所学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有那些不同点?•再比较课本中所出现的几个方程式,具有那些共同特征?•上述这些反应,它们都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这样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讨论:•1.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否也属于复分解反应?为什么?•2.分析上述几个复分解反应的生成物有什么特点?•酸碱盐之间并不是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时,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有沉淀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当然,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在这个课题上是不完善的,随着以后的学习,我们会了解的更多。运用一、二、三、四学法:•三、三个条件•酸、碱、盐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时,生成物中如有沉淀析出、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复分解反应即可发生。复分解反应进行的实质是使反应向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四、四种常见类型•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两种物质在水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沉淀、气体、水,使溶液中离子浓度降低,化学反应即向着离子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小结]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1)、反应物:必须可溶(包括可溶入酸)•(2)、生成物: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利用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归纳出常见盐的溶解性并记忆。•复分解反应是中学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如孤立地去死记这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常会感到复杂纷繁,更难于运用。•一、准确领会定义和条件•从化学反应的形式来看,复分解反应就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而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可简单表示为:•AB+CD=AD+CB•实验证明,复分解反应常发生在两种碱、酸、盐及氧化物之间,两种化合物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生成物中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难电离的物质)生成。若满足上述条件之一,复分解反应就可以发生,否则就不能发生。二、透彻理解实质和前提初中常见复分解反应类型及用途如下:2、酸+碱——盐+水(中和反应)如•HCl+KOH=KCl+H2O•H2SO4+2NaOH=Na2SO4+2H2O•2HCl+Cu(OH)2=CuCl2+2H2O•3H2SO4+2Fe(OH)3=Fe2(SO4)3+6H2O•3HCl+Al(OH)3=AlCl3+3H2O(用Al(OH)3治疗胃酸过多的原理)•2HNO3+Mg(OH)2=Mg(NO3)2+2H2O3、酸+盐――新酸+新盐如•HCl+AgNO3=AgCl↓+HNO3•(用于:检验Cl-;除去HNO3中的HCl)•H2SO4+BaCl2=BaSO4↓+2HCl•(用于:检验SO22-;除去HCl中的H2SO4)•2HCl+Na2CO3=2NaCl+CO2↑+H2O•(用于:a、灭火器反应;b、检验CO32-;c、检验NaOH是否变质(Na2CO3);d、除去NaCl中的Na2CO3)•2HCl+CaCO3=CaCl2+CO2↑+H2O•(用于:a、实验室制CO2;b、除去盛石灰水瓶壁上的白色固体(CaCO3);c、证明CaO中是否含有未完全分解的CaCO3;d、食用墨鱼骨粉(含有CaCO3)补钙的原理4、碱+盐——新碱+新盐注:反应物必须都溶于水如•2NaOH+CuSO4=Cu(OH)2↓+Na2SO4(现象:蓝色沉淀)•3NaOH+FeCl3=Fe(OH)3↓+3NaCl(现象:红褐色沉淀)•Ca(OH)2+Na2CO3=CaCO3↓+2NaOH•(工业制NaOH原理;检验NaOH是否变质(Na2CO3))5、盐a+盐b——新盐c+新盐d注: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