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反思----案例:“巧用突发事件”推进课堂教学一、缘起:一次学校组织听课活动,课堂上,某老师正在津津有味的讲课,同学们也正在专心致志的听课,这时一个男同学和一个女同学互递纸条,“你们在干什么,抢来抢去的。”老师说。全班同学的目光刷得扫向这两位同学。老师走过来拿起纸条说:“大家看看还班干部呢,课堂上给女同学写情书,这起得什么带头作用啊?”这位老师强烈不满,那位男同学嘴里不干不净的嚷着叫着,女同学说:“瞎操心”于是老师和学生发生了冲突。事情过后,该同学很长时间无法平静,并且全班的情绪激动,思想波动很大。那天下一节课就是我上,我要讲的课是第五课《合同为一家》,如果按正常进行上课,不仅收不到好的效果而且有可能激化矛盾,造成同学们学习上的心理障碍。二、问题:合同为一家涉及到民主、平等、和谐等方面的内容,恰巧和今天发生的偶发事件相联系,怎样才能上好这节课?如果按教案上的设计上课,泛泛而谈民族关系处理,定会引起学生的强烈不满,我这个历史老师必须要慎重考虑课堂教学的种种可能性,想法子稳定好学生的情绪,化解师生矛盾,我决定改变教学方法,用辩论赛的方法,引导学生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使学生明白,课堂上要民主、平等、和谐,互相尊重,师生是学习共同体的道理以此稳定学生的情绪。三、解决方法当我上课时讲到这个问题时,我反问发生突发事件的全班同学:“你们怎样看待我们今天课上的突发事件“突然听到老师提问这个问题,全班同学面面相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于是我布置一场即兴辩论比赛。同学们一下子活跃起来我在黑板上写出了题目。甲方课堂上必须维护教师的权威地提高学习效果。乙方:课堂上创设平等、民主、和谐、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更能提高学习效果。题目写出以后,我组织了甲方和乙方,允许学生在各自6分钟内自学课文相关知识,思考相关问题后决定辩手人选,并要求,除主辩手外,第一位同学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一说完,双方同学就开始了紧张的备战。有的自学有的准备发言提纲有的争论选择辩手的方法,有的查阅资料……6分钟后,辩论赛按时进行,双方针锋相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好不紧张-------甲方的观点主要有:1、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担当起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他教给我们丰富的知识,我们应当认真听讲,不应该做小动作,不尊敬老师,所以维护教师尊严必须有权威,有时处于工作需要,对有错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不得以,讽刺一下没有大错,这完全是为了我们的学习着想。2、平常在家中,我们有错误,父母也可能用严厉的措施来教育我们。在学校里,师生就象父子一样,老师为了教育我们走正道,在气急的时候是“恨铁不成钢”的,我们不能斤斤计较。3、合同为一家这篇课文中,唐太宗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不也有过过激的行为吗?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乙方的观点主要有:1、老师是辛勤的园丁,但作为公民的一员,理所应当地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不应该讽刺、体罚学生,当然教师的尊严也要维护。2、我们在学习合同为一家时,唐太宗、唐玄宗等,在处理唐朝时期,与边疆,少数民族(吐藩、回纥,南诏、靺鞨)之间的关系时,主要采取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政策处理的,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以史为鉴,课堂上教师也应该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这样就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学生的人格尊严需要尊重,教师的人格尊严也需要尊重……辩论之后,我和学生在一种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积极的心理氛围中共同完成了合同为一家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形成了师生共同体。四、我的总结:这场辩论赛本身就是一个答案,甲乙双方如此激烈的辩论,使我们共同完成了我们的学习任务,即学生的人格尊严需要尊重,教师的人格尊严也需要尊重。也就是组织学生营造课堂上积极的心理氛围,(即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中受到激励和鼓舞),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