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网络教育学习平台研究摘要。“互联网+教育”的提出,直接影响到了当代大学的教学模式的变革。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使得大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成为了可能。通过碎片化学习,可以极大提升大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通过我校自主研发的《多媒体网络课程复习互动中心(手机版)》的学生使用体验,总结出利用碎片化教学的特点,并探讨碎片化学习平台今后的发展方向。关键词:移动设备;碎片化学习20XX年4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里面明确指出:要“因信息技术特别是智能技术的发展,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坚持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的基本方针,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1]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传统的人才培育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导,学生被动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模式,并利用网络推动教育领域的变革,是当下教育领域的难题。针对这一情况,我校自主研发了《多媒体网络课程复习互动中心(手机版)》,并且投入了教学应用。该软件通过碎片化的视频教学资源,成为了我校教师传统授课模式下的有益补充。那么碎片化学习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一、碎片化学习的概念碎片化学习,是基于“互联网+”的背景下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该学习方式依赖于移动设备。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移动设备,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碎片化的阅读或者观看碎片化的学习视频、音频,获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二、碎片化学习的主要特征1.学习内容离散性由于碎片化学习的特性,要求教师必须将连贯的知识体系,分裂成一个个的小知识点,供学生在零散时间学习,因而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学习内容的离散性。2.学习时间分散性由于当今社会信息更新的速度明显加快,第1页共3页使得人们只能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3.学习地点随意性碎片化学习要求在一个互联网覆盖的区域中进行,所以学生可以在校园的网络覆盖区域中的任意地点进行学习。三、“互联网+”下碎片化学习平台的发展方向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碎片化学习方式已经不可避免的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碎片化学习的模式,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知识需求来选择内容进行主动的学习,这也是碎片化学习能够取得比较好的学习效果的主要原因。但是由于碎片化自身的特征,使得在学习的过程中构建完整知识体系显得有些困难。为此,教师要从以下方面完善碎片化学习,以期能够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1.转变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传统课堂的主要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师主导式互动形态”。在传统教学观念中,教师处于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相对就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更多的是对教师的行为被动的做出种种回应。现在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慕课、微课程、翻转课堂等等网络教学模式的发展,使得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呈现多元化、碎片化的特点。针对学生自主学习意愿不高的特点,教师应该主动引导学生,为学生的碎片化学习提供辅导,统筹安排学习的进度,帮助学生梳理碎片化资源,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2.针对同一学科建立更加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体系。网络资源繁多而杂乱,学生自己很难能够找准学习方向。因此,在进行碎片化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结合自己的学科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时建立起更加高效的多元化教学资源体系。比如在《多媒体网络课程复习互动中心(手机版)》之外,通过微信公众号等等,将对本学科有用的补充内容进行定时的推送。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扩展眼界,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学科知识讨论,提高知识水平,真正实现碎片化教育的初衷。3.鼓励学生采取分组合作式的学习方式。学生的个体行为容易受到群体行为的影响,所以通过分组合作式的学习,可以让同学们就某些碎片化知识点进行讨论,不但可以加深对知识第2页共3页点的理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舆论的主体意识、契合学生表达自我的心理,还能够满足学生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价值需要。4.健全学生的学科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