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案例一、教学策略选择1、教材分析:《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组的开篇文章。本组教材以“异国风情”为专题,目的就是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本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文章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的文章,不是纯粹描写景物,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炼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而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读起来让人既开眼界,又回味无穷,颇受教育。在本篇课文的学习中一是要训练学生抓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二是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学习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三是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四是要从实际出发,查找资料以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五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同时本学期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等,在本组学习中要加以复习巩固。这篇课文在理解上的难度不大,可充分利用学生过去学习写景状物类课文的阅读经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根据以上要求制订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3.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教学理念: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二、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家里都养花吗?你们家的花都放在那里?让谁看?是的,这是许多人种花的习惯和目的,但是在遥远的异国他乡——德国,他们种花和我们不一样,他们的花是让别人看的。2、出示题目(教师板书题目,学生看。)齐读题目。3、简介作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学知识越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德国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遥远的国度。利用多媒体课件,拉近了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走进学生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二、出示学习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感受德国奇丽的景色。3、尝试背诵第3段。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出示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工具书。(5分钟后比谁能把课文中的字音读的准确,词语理解的正确,句子读的流利。)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下来咱们做个比赛行吗?用你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学生分两组。一比:读词语;出示生字,生齐读,指名读,师注意纠正字音:注意“莞”是个多音字,本课中读wǎn,表示地名时读“guǎn”,如,广东省的“东莞”;“姹”(chà)的声母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学生说那个词语容易出错,在自己本子上把自己认为不容易记住的写一写。)二比:谈词语理解;(可用各种形式理解词语)三比: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教师总结比赛结果。【扫除字词障碍,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四、细读课文,品味“奇丽”“奇特”。出示自学指导二: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课文的哪些句段中体会到景色的奇丽,并读一读。(边读边画,5分钟后比谁找得准,读得好!)学生默读课文。教师检查自学结果1、抽生回答,并作朗读。2、其他学生可以超越他,并谈谈应该如何读。(出示图片)3、再抽生读,自己读,比读。4、配乐读。5、多么美的异国风光,你能背下来吗?(尝试背诵)【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充当好引导者的角色。】2、汇报交流体会“奇丽”。(多媒体课件出示相关句子)(1)“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①指名再读这句话,想想你感受到了什么?生:从“任何一条街、家家户户、花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