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小学品德与社会有效性作业的设计VIP免费

小学品德与社会有效性作业的设计_第1页
1/2
小学品德与社会有效性作业的设计_第2页
2/2
小学品德与社会有效性作业的设计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我碰到了不少难题,在解决问和反思的过程中也总结出一些经验,如何提高品德与社会作业的有效性呢?如何通过设计有效作业这一手段,引导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健全的人格呢?下面就这方面谈谈我的一些见解。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应当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如何提高品德与社会作业的有效性呢?如何通过设计有效作业这一手段,引导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健全的人格呢?这也是我们教师迫切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一、品德与社会课作业的现状说起作业,很多人自然而然就会想起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的作业,但品德与社会的作业往往被人忽视,好像可有可无的,更别说如何做到有效了。因此现在的品德与社会的作业往往存在着很多弊端,例如:作业随意化、单一化,没有实在的意义,流于形式主义,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和上级的检查。二、优化设计——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品德与社会的作业要将学生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生活连成一体,要将品德与社会驾起道德认识与道德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形成了外在道德规范内化为道德品质,转化为道德行为的机制。因此,作业不应只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应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心理学研究证明,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获取知识的良师益友。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从品德与社会的课程特点出发,将作业内容设计得丰富新颖、形式多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一)寓学于生活,设计实践性作业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品德与社会》课本的内容和编排都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从道德教育到心理品质和健康教育,从法制教育到发展常识和国情教育,无不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中有丰富的案例和素材。所以我认为有效的品德与社会的作业应该与孩子的生活密切结合在一起,它应该来源于孩子的生活,作为老师的我们就应当充当学生的引路人,无论是在前置性作业、课堂问题设计还是课后作业的设计中,我们都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多方面采集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事例,深入浅出,让课本上的图画,课本上的事例活起来动起来,让事实说话,将遥远的拉近,让历史复活„„这样就可以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一系列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这些实践活动包括观察、收集、体验、调查、访问、游戏等。例如我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勿忘国耻”这一课时,我设计一个作业:收集并阅读有关英法侵略者火烧圆明园的资料,观看纪录片《火烧圆明园》,找出我国清朝政府签署的大大小小的条约。让学生完成这些后,再开展一个《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演讲课,通过这一作业,让学生在了解我国这一段耻辱的历史,感受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罪恶和黑暗,加深祖国荣誉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二)寓学于玩乐,设计趣味性作业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而且喜欢玩乐是儿童的天性,那些充满色彩、活动多变、富有刺激的在玩中学的作业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促使他们用大部分时间兴致勃勃地从事作业,而且会做得又快又好。因此,在品德与社会的作业设计中,我们应该遵循儿童的这一天性,设计多一些趣味性的作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爱护集体荣誉”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分小组设计一个符合班级特点的网页标识,简要写写网页标识的含义,并选出最能代表班集体的精神,反映本班的特点,而且美观...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小学品德与社会有效性作业的设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