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计算能力学生应该做到什么一、抄写要正确要想准确地计算出计算题的答案,首要问题是看好数字,要抄写正确。一旦把数字抄错,那么,尽管你费九牛二虎之力,结果也是前功尽弃。要处理这一类问题,关键在于抄题时要认真,不得匆忙,当抄完题后就自觉地对照一遍,要养成自我检查的习惯。二、运用合理的计算方法面对一道计算题,要观察如何进行计算,该先算哪一步,这些数有什么特点,前后运算有什么联系,用什么方法计算简便。如果选用的方法正确,在计算过程中就会事半功倍,能把复杂的题变为简单。要是方法不对头,原本是简单的题也会变成繁琐的题,这样往往导致计算结果的错误。三、计算过程要步步正确这一点非常关键,如果前面的计算一不小心,出现了失误,那么,后面的计算就是白费心思。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主要是每一步的计算要认真,计算完一步就进行检验,在草稿纸上书写要工整,而且数与数之间不能太近,以避免自己看错。四、掌握一些简捷的计算方法要掌握一些常用的简捷的计算方法,特别是小数、分数、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解题方法不止一种,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算法选择,是教学难点之一,可采取适当对比、集中解决的方式进行教学,有的把小数化成分数后计算比较简便,有的是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比较简便,要重视简便运算,提高灵活、合理计算的能力。衡量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是看他能不能在正确计算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有些式题没有现成的简算条件,应引导学生分析特征,找出隐蔽的简算因素,在运算过程中灵活变换形式,进行简算。如何选取最好的方法,要把握以下几点:1、当一道算式有一个小数(或整数)与一个分数相乘时,首先考虑的是这个小数(或整数)能否被这个分数中分母除尽,如能除尽,那么就先进行约分,,把分母约为“1”这样计算会简便些,如果分母不能除尽这个小数(或整数),只好把小数化成分数后再计算。2、在一般情况下,分数、小数相加减时,一般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比较简便些。因为它比“小数化为分数”少了约分、通分两步过程。当然,如果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又不允许取近似值时,则把小数化成分数再计算;小数与分数相乘除时,把小数化成分数后再计算,会简便些,因为在分数乘法的过程中,可以进行约分把大数化小,易于计算。五、认真复查每计算完一道题,就进行检查。:①对照抄写的数字是否正确;②运算顺序是否正确,尽量瞻前顾后(做一步看一步),注意使用简便方法计算;③计算过程要一步一回头,及时检验。六、要熟记一些常用的数的关系把一些数与数的互化牢记在心,能便于计算。如:1/2=0.5,1/4=0.25,3/4=0.75,1/5=0.2,2/5=0.4,3/5=0.6,4/5=0.8,1/8=0.125,3/8=0.375,5/8=0.625,7/8=0.875,125×8=1000,25×4=100等。这些数在计算中常出现,把这些数与数的关系熟记之后,一旦出现这些数字时,能够一目了然,更快地确定解题方法,便于节省时间。七、每人有一本改错本有一句俗话:“看过不如做过,做过不如错过。”每个人难免会出现过错,问题是看他能否知错而改。因此,让学生各自准备一本改错本,把自己计算错误的题抄录下来,并写出错误的原因,以惩前毖后。并且经常拿出来看,练抄下来的那些题,要不厌其烦的练。如果能够这样那定会进步很快,多年的经验告诉笔者,这是一种好的方法,对提高学生的知识有很大的帮助。值得注意的是,在抄录时千万别把答案抄在一起,这样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因素,可以把答案抄在不同的地方,以便对照。八、勤于练习,善于总结记忆多做一些练习,学生会无形中获取计算能力。同时不断地总结,哪些题怎样计算才简便,自己在哪方面还比较薄弱,不但地加强练习,克服自己的弱点。通过练习,各种题型的计算方法能胸有成竹,当出现类似的题,就能用最短的时间计算出来,这就是熟能生巧。值得注意的是,当计算过程中,如不顺利(计算出来的数值很大、复杂等)那往往是自己搞错了,就得去检查,看看计算方法是否正确,数字是否看错、写错,每一步的计算是否正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