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三位一体校本培研机制的实践与研究VIP免费

三位一体校本培研机制的实践与研究_第1页
1/6
三位一体校本培研机制的实践与研究_第2页
2/6
三位一体校本培研机制的实践与研究_第3页
3/6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1“三位一体”校本培研机制的实践与研究作为一所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初级中学,多年来,我们受各种因素制约,在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生源等方面存在着严重不足。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专业素质不高,教学方法落后,工作缺乏动力,更谈不上自主学习与提高。加之生源复杂,多数学生学习基础较差,迫于中考压力,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轻能力培养,加班加点,普遍采用题海战术。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教育教学质量低下。2010年学校引进了生本教育创始人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开展了“生本课堂”教学改革,经过了两年的实践研究,课堂发生了变化,学生变得乐学,教师变得乐教了,生本教育从根本上改变了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因此,我们认为生本教育是适合我们学校学生的教育,是尊重学生心理特点与生长规律的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但如何能让生本教育更好地引领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关键还是教师素质的提升,这样我们将学校的校本培训定位于构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培研机制,以师为本,以培研为主,以课堂教学改革为载体,以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进行生本理念下“三位一体”校本培研机制的实践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构建生本理念下“三位一体”校本培研机制1.生本课堂是校本培研的主阵地、主渠道。最新资料欢迎阅读2在校本培研工作中,我们始终把握生本课堂这一主线,进行理论学习、模仿课堂、课后反思、多层次研讨、调整改进,以循环的方式进行,形成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反思促进提高、课题引领教学的校本培研良性循环系统。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是研究基地,教师是研究主体,将原来单项、封闭的教研改为多项、开放式教研模式。重点听教师推门课、示范课、汇报课、研讨课、参评课五种类型的课,采用“备—上—听—评—研—思—改”一体化循环形式,从备课到修改,再进行学习、实践、研讨、反思和调整⋯⋯在不断循环进行的校本培研中,不同层次的教师都有展示的机会,每个教师既是实践者,又是评价者、研究者。这样,教师的学习能力、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反思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总结提升了“三环节二提升”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现已在市区内推广。2.构建校本培研的长效机制。为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在校本培研中快速提升,我们尝试采用六种校本教研方式:①个人反思自研;②学科组集体教研(将原来理化生等大组按各自学科分成独立的学科组);③年级大小教研(“大教研”是指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教研;“小教研”是指同年级同学科的教研);④校级科组教研(一般分文科组、理科组);⑤专家点评指导教研。⑥集中主题教研。针对小组建设、前置作业设计、语文有效阅读等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全体教师进行集体教研。通过个人研、分组研、集中研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在学习、座谈、研讨、个别谈话、最新资料欢迎阅读3论坛、答疑中理念不断升华,方法不断改进,思维的碰撞激发了无限潜能,使校本培研更具有实效。3.建立与生本课堂教学改革相适应的校本培研管理制度。为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教师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改革,制订了与生本教育相适应的校本培研策略方案和校本培研的评价制度,科学规范管理,保障校本培研的实效。学校成立了教科研室,由专兼职教师管理校本培研工作,尝试采用由校长直接负责、各部门协同管理、覆盖全体教师的培研管理网络。全体教师进行的培研由教导处通过年级长组织管理年级任课教师进行;有关学科教学方面的培研则由教科研室通过学科负责人组织管理学科任课教师进行;有关科研课题研究方面的培研由教科研室通过课题组管理课题实验教师进行。这样一来,校本培研的组织和管理形成了网络,相互促进又相对独立,形成了有总有分、覆盖全体任课教师的管理网络。培训过程中,一般是先进行理论知识基础培训,然后是对照录像课或模仿他人进行实践,这样的教师成为生本合格教师;积累一定的经验后再进行提高培训,教师能够进行自主实践,就可成为生本骨干教师;再对这些教师进行骨干提升培训,教师就能够自主创新实践,成为生本名优教师。通过这样的分层梯度培...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三位一体校本培研机制的实践与研究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