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亡国君主,但却又是一个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的人,被称为“千古词帝”。他,集成功与失败为一身。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史称南唐后主。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则穷奢极欲。975年,宋军破金陵,他肉袒出降,虽封作违侯命,实已沦为阶下囚,后被毒杀。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作者简介二、李煜词创作李煜词的创作随着其生活经历的变化,大致可以亡国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是他以王子和国主的身份进行创作的时期,主要是写他在宫中的富贵享乐生活。后期,则是李煜在国破家亡后由座上皇沦为阶下囚的创作时期。创作内容相应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前期的表现宫廷享乐生活,转向抒写亡国的哀思惨痛。亡国前耿于享乐、亡国后溺于悲哀,这就是李后主的一生。南唐亡国降宋后,李煜被幽禁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中,过着终日以泪洗面的凄凉日子,《相见欢》写的就是这种囚禁生活的愁苦滋味。《相见欢》为词牌名。写作背景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朗读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离别之苦那悠悠愁思(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疏通大意词句赏析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无言”不愿说,无人说,说了也无人理解,说又何用。“月如钩”残月象征着亲人的离散。“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寂寞者”和“被锁者”非“梧桐”和“清秋”,而是词人自己。这几句词情景交融,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词人被幽囚,亡国之后失去自由的寂寞愁苦之情。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头。这几句词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抽象的离愁当作剪不断,理还乱的丝缕来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愁思的纷繁和难以解开,使人仿佛看到离愁就象一团转动的乱丝,紧紧盘绕着人,而无法摆脱。人生中最高的位置,他坐上了,最大的权力,他拥有过,最美的回忆,他也拥有过,然而,人生中最深的痛,他承受过,最大的屈辱,他体味过。这样的他的“离愁”仅仅就是离别之愁?说说李煜的“离愁”说出你所积累的写愁的古诗词名句,看谁说多。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有了长度)——李白《秋浦歌》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诗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愁可以游走)——李清照《一剪梅》试问闲愁有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愁多而可视)——贺铸《青玉案》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晏殊《浣溪沙》晏殊,字同叔,他是北宋初期的主要词人。晏殊在政治上是一个志得意满的达官贵人。他的词往往是结合宴游之余的消遣之作,抒写春花秋月的闲愁。含情凄婉,音调和谐,词风和婉明丽,风流蕴藉。著有《珠玉词》浣溪沙晏殊小园香径独徘徊。夕阳西下几时回?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朗读饮一杯清酒,品一曲新词,此时此地依旧是往日的亭台,去年的天气。眼前的太阳又将西沉,夕阳啊,你几时再能够回照天际?花儿凋谢了,忍看着它伴随残春消逝,谁也无可奈何;燕子又回来了,似曾相识,是新朋还是旧友。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