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3.《学术道德与学术写作规范》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学术道德与学术写作规范课时:20;学分:1;课程属性:公共必修课英文名称:AcademicMoralityandWritingNorms教学目的要求《学术道德与学术写作规范》是面向全校研究生开设的公共必修学位课。学术道德是从事学术活动所应该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与行为指南,是科学而理性开展科研活动的重要基石与基本前提,是维护学术生态系统健康正常发展的重要条件与重要保障。学术道德与科研诚信密切关联,没有科研诚信就没有学术道德,学术不端是科研失信的主要表现。在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过程中,遵循和维护学术道德,坚持和坚守学术诚信,坚决反对和自觉抵制学术不端,是科研人员的基本行为准则,也是科学研究活动内在而重要的规范要求。近些年,国际学术界加大打击学术不端的力度,政府、学术界、出版界不断推出各种政策和措施,积极引导负责任的科研行为,对科研不当行为、不端行为进行披露和惩处。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与制度,对学术失范、学术不端等现象形成遏制和打击之势。但由于社会道德危机、教育缺位、评价导向偏颇、急功近利等多种复杂的原因,以抄袭、剽窃、造假等为标志的学术失范、学术不端、科研失信等现象屡有发生,屡禁不止。这不仅违反了科研与学术的基本准则,冲击了学术的底线,破坏了学术公平,而且严重损害了学术的声誉,严重破坏了学术生态系统,对科研、学术和整个社会的影响都是灾难性的。研究生是国家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的生力军,是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的潜在的创新性人才,肩负着建设创新性国家的重要使命。新一代的研究生不仅要具有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掌握先进的科学专业知识和能力,也要懂得科学思维,掌握科研方法,遵循科研规律,维护学术道德,坚守科研诚信,抵制学术不端。《学术道德与学术写作规范》的教育目的在于提升研究生对学术道德、科研诚信、学术规范的认知程度,在科研与写作过程中,学会甄别和判断各种学术不端现象,自觉维护学术公平与诚信,自觉抵御各种科研不端行为,维护良好的学术生态系统。本课程共20学时。教学形式为理论讲解、案例教学和讨论相结合。主要内容包括:科研诚信学术道德、学术规范的概念与关系,科学研究的道德要求与行为准则,学术不端产生的原因剖析,国际和国内相关政策与制度,学术失范现象分析,抵制与惩戒学术不端的措施,涉及到恰当引用、正确署名、合作研究与合作者贡献声明、利益冲突声明、数据管理和共享、同行评审、环境和实验室安全、科研管理责任等。预修课程教材自编主要内容第一章科学研究、学术道德与学术生态3课时第一节科学研究的本质及其基本要求第二节学术道德、科研诚信、学术规范等概念及其关系第三节学术道德建设与学术生态系统第二章学术道德行为与失范3课时第一节学术道德行为及其内在要求第二节学术不端行为分类科研过程中的学术不端;论文写作与发表过程中的学术不端;学术评价中的]、—7—亠LLI学术不端。第三节学术不端行为与根源分析第三章国内外学术道德政策与制度3课时第一节国际学术道德政策与制度第二节我国学术道德政策与制度第三节学术出版伦理指南第四章学术规范关键性问题3课时第一节引用动机与引用行为第二节合作研究、署名与知识产权第三节利益冲突声明第四节数据管理和共享第五节同行评议制度第六节环境和实验室安全与科研管理责任第五章学术论文写作规范3课时第一节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过程与基本要求第二节《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指导意见》(校发学位字[2017]79号)解读第三节期刊论文投稿指南第六章学术不端惩戒及预防3课时第一节学术不端惩戒主要措施第二节学术不端检测及其机理第三节建立学术自我纠错与净化机制第四节建立学术诚信机制第七章学术不端案例分析与讨论2课时学术不端案例与讨论分析;答疑(1小时)闭卷考试(1小时)重点、难点:重点:国家学术规范政策与制度;学术论文写作规范。难点:学术不端行为认定;学术诚信机制建立。参考文献1.中国科学院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2.中国科学院《关于加强科研行为规范建设的意见》3.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4.关于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