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班生成课主题活动《小蜗牛》一、主题产生小班孩子情感丰富,他们喜欢动物,与动物之间似乎天生有着一种必然的联系,千变万化的动物世界总是能引起他们极大的注意。他们也总是对各种动物都充满了好奇心与探索欲望。最近一段时间,孩子们吃过午饭,喜欢搬着小椅子坐在走廊里,玩一些安静的小游戏,不过小班幼儿就是好动,他们坐在走廊里一刻都不会停。没过多久,细心的孩子们就发现了门口的树下面有许多小蜗牛。之后,每次上卫生间后,孩子们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小蜗牛,乐而忘返。原来他们对小蜗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爱的小蜗牛吸引了孩子们的视线,他们在与小蜗牛的直接接触中,产生了许多问题,“蜗牛的家在哪里?蜗牛有妈妈吗?蜗牛吃什么蜗牛能活多长时间,等等。可见,蜗牛作为一种带壳的软体动物,以它独特的外形,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蜗牛世界充满了生机,充满了趣味。无论是绚丽多彩的春天,还是骄阳似火的夏天,在潮湿的地方都可见蜗牛的身影:美丽的花丛中,葱绿的草地上,冷落的墙角边……面对这一切,我们成人可能会不屑一顾,而孩子们却欢呼雀跃,用充满好奇的眼睛去观望,用充满灵性的耳朵去倾听,还会迈开活泼好动的小脚去追逐。为此,我们以蜗牛为切入点,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希望通过丰富多彩的方式,一系列活动,与孩子一起了解获得有关蜗牛的许多信息了解蜗牛的有趣之处,积极去关注、体验蜗牛的生活,探索蜗牛的奥秘。由此,我们产生了主题活动“小蜗牛”。二、设计意图《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孩子们对万物充满了好奇,但是他们对科学的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老师应该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1见的事物,让孩子从中发现事物的有趣和奇妙,这样有益于培养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他们从小就善于探究和发现。三、活动预想计划(一)、主题目标1、喜爱小动物,亲近大自然,知道蜗牛是害虫。2、获取关于蜗牛的各种知识,了解蜗牛王国中有趣的生活。3、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简单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4、学习用绘画或手工的形式表现出蜗牛的外形特征。(二)、主题活动网络图(三)、环境与游戏:蜗牛蜗牛的外形特征头上有触角身上有壳阴暗潮湿的地方草地上记录“蜗牛吃什么”猜想“蜗牛吃什么”蜗牛的家在哪儿食物它是害虫吗?21、创设有关蜗牛主题墙,展示蜗牛图片。2在游戏区提供蜗牛的头饰,供幼儿表演。(四)、家园互动1、请家长向孩子介绍有关蜗牛的知识,利用双休日带领幼儿户外观察蜗牛、寻找蜗牛,丰富幼儿对蜗牛的认识。2、家长和孩子共同收集关于蜗牛的图片和资料。(五)相关活动1、观察蜗牛外形特征。2、蜗牛吃什么。3、我喜欢的小蜗牛形象。四、主题活动活动一可爱的小蜗牛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2、乐意和老师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体验交流与发现的快乐。活动准备:师生共同捕捉小蜗牛若干。活动过程:1、观察小蜗牛下午户外活动时,我和孩子们一起拿小蜗牛放在草地上,任它们在草地上爬来爬去,孩子们不时地去摸一下他的触角,都瞪着小眼睛盯着它。“老师快看,蜗牛的触角进去了。”“蜗牛整天背着小房子走路累不累啊!”3“它的家在哪儿啊!它也有妈妈吗?”“快看,蜗牛动了,后面还有一条白色的东西。”“那是什么?是蜗牛的脚印吧?”“它没有脚啊!”“它是爬行的。”“它吃什么啊?”一时间孩子们议论纷纷,问个不停,我想了想对他们说:“你们观察的真仔细,一下子问了这么多问题,我也回答不了了,这样好不好,你们回家问问爸爸妈妈,我也回家查一下资料,明天我们一起来回答,好不好?2、孩子们一起找答案。老师:“我来问第一个问题:蜗牛的家在哪儿?谁知道?”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蜗牛的家在草地上,它喜欢在阴暗潮湿的地方住,最怕阳光直射了。“第二个问题:蜗牛有没有脚?”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它的脚就是肚子,它爬起来很慢,会留下一些白色的东西,可以防止蚂蚁等一些昆虫侵害它。活动二蜗牛吃什么活动目标:1、能注意倾听同伴的谈话,养成轮流交谈的习惯。2、大胆猜测蜗牛爱吃的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