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制作活动:小滚筒活动的设计思路:《纲要》中指出:“从幼儿的身边取材,引导幼儿体验和了解材料和尝试使用工具,体验技术设计”。我班孩子自升入大班以来动手能力、探究能力、感知能力不断增强。根据孩子们的发展现状,我班开展了主题活动“弹性”,并在了解了弹性物体及如何产生弹力之后,根据幼儿的兴趣生成活动“制作皮筋玩具”。的系列活动,并在过程中引领幼儿间相互学习,建构知识。活动目标/关键经验:1、能大胆的设计并制作,对科学制作活动感兴趣,在活动中能获得乐趣。2、在探究和制作中进一步感受皮筋的弹性。3、愿意动手动脑筋解决操作中的问题。4、能坚持按计划制作,不轻易放弃。活动材料及相关环境创设:主题材料:小筒、皮筋辅助材料:牙签、螺母、橡皮泥、线、棉花、海绵、胶带、双面胶等工具:锥子、签子、改锥、铁丝、区别针、凿子、钉子等活动准备:对原理的感知方面:在主题活动中,孩子们了解了皮筋的弹性,怎样使皮筋变形,及所产生的结果。操作方面:知道各种工具的用途,用各种工具的经验。活动过程:一、幼儿按照计划进行活动。一组:由刘亦凡小朋友教幼儿学习制作小滚筒。二组:幼儿依据自己的设计制作小滚筒。教师引导幼儿在制作的过程中解决操作中问题,并通过提问引导幼儿不断地进行改进。预期问题及应对策略:1、如果有个别幼儿不会系扣,教师可给予直接指导,帮他们系上。2、当幼儿扎眼、穿皮筋时,需要帮助时,教师可给予间接的指导,帮他们扶着。3、当幼儿不知如何固定皮筋、如何穿过皮筋时引导幼儿使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找到最适宜的方法。4、当幼儿制作的“小滚筒”不能来回的滚动时,通过以下提问进行引导:*“小滚筒”怎样才能滚回来?*怎样使皮筋变形?*怎样才能使“小滚筒”滚回来得更多一些?二、幼儿玩“小滚筒”,从中体验成功与快乐。三、作品展示相关经验:语言能清楚地表达、交流自己的制作过程。社会性乐于帮助别人,懂得合作。健康使用材料时能注意安全。活动评价:幼儿是否对科学制作活动感兴趣;是否能解决操作中的问题;是否能在制作过程中进一步了解皮筋的弹性。活动的延伸与扩展:按照幼儿的计划,接下来将制作其他的皮筋玩具。活动背景资料:皮筋有弹性。弹性:物体受外力作用变形后,除去作用力时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