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兴味盎然的语文现代课堂宜昌市第二十五中学朱莉萍2016年7月一、说说现代“现代”这个词很有意思,它既是时间的又是性质的。从时间说,在我们的历史分期上多指从五四运动到现在的时期。值得玩味的是,“现代”仿佛只有时间上限,而无时间下限,其时间是可以无限延长的。从性质说,“新近的”“时新的”“与时俱进”“先进的”“代表发展方向”等。现代的语文课堂究竟有哪些要素能体现现代性呢?主体、理性、科学、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责任、可持续发展等。还要注意两点一是现代性特征的语文教学意义,即从语文教育的角度来审视特征,不全盘照搬。二是现实的主流价值追求,确保实现语文现代课堂特征的现实意义。语文课堂如何去实现这些现代性要素?语文教材现代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从编写的指导思想看,是紧密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二、努力做到接地气,希望能满足一线教学的需要,又能对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弊病起纠偏作用。三、坚持“守正创新”,继承和吸收中外语文教科书编写的成功经验,努力体现科学性和时代性。温儒敏教授:在确定编写方案之前,我们对十多年来课程改革以及课程标准实施的得失状况,进行了细致的调查总结,让课改好的经验,包括这些年提出的以人为本、自主性学习等新的教学理念,在语文教材中沉淀下来。比如综合性学习,以及某些习题的设计,都在做这种‘沉淀’。其实我们的语文课堂何尝不需要这样的沉淀呢?如何在语文现代课堂的改革中实施语文的现代理念?如何利用语文的现代理念沉淀反思、推进语文现代课堂的改革?反思我们的语文课堂发现有一问题是很些普遍的⑴教学目标不明确,多而杂,大而空,重点不突出。课堂上看不到学生的具体收获和知识能力的“生长”提升。⑵教学的手段与要达成的教学目标不吻合。例如多媒体本为辅助手段,但许多课堂上多媒体却替代了教师的示范、书写,牢牢地控制了老师的教学行为,甚至替代学生的思维;再如学生活动,多是为活动而活动,活动的目的却不明确,价值不大。教学手段运用没有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来进行设计和建构。⑶语文课缺失“读”的意识和“读”的研究。大部分语文课堂上缺乏琅琅的读书声,这是对“读”的重视不够造成的,也是对“读”这一语文教学核心环节没有专门研究的结果。⑷学生读书太少,更缺少自主阅读的空间。一些老师对学生不够信任,讲得过多,对文本的架空分析,替代了学生的自我阅读体验。老师往往过早的把结论告诉学生,缺乏有效的课堂小结和目标反馈,缺乏对学生语文思维的训练与提升,严重影响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赏析能力的提升。⑸不分课文类型、不分文体,教学方法和阅读方法模式化、套路化,僵化重复,形态单一,无法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⑹抱着教材几十篇课文打滚,语文学习的空间狭窄,知识面和视野不宽,缺乏空间的拓展和翻新,缺少阅读系列体系和写作系列体系的有效构建。凸显现代特征打造现代课堂1、坚持学生主体语文现代课堂应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课堂为学生设立,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是一切教学行为的“法理”基础,是教师考虑和组织课堂教学的基点。如果说课堂是舞台,那么,无论背景如何变换,剧情如何更迭,永远的主角是学生,永远不变的主题是‘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这是课堂教学存在的价值所在。以《司马光砸缸》为例生1:拿一个吸管一样的长棍让那个小朋友先呼吸着,再想其它办法去救他。师:你是个善良且充满智慧的孩子,可是要找一个你说的木棍可能来不及了。生2:找来一块大木板,让那个小朋友趴上去浮起来。师:你真爱动脑筋,知道的知识也不少,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到哪儿去找这么合适的一块木板呢?还有水缸是不是足够大呢?都存在问题。谁还有别的方法?以《司马光砸缸》为例生3:找个皮管子,用嘴一吸水就吸出来了,我爸爸浇菜就这样做。这样做小朋友也得救了。师: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这么善于观察,现在又学会应用了,真了不起。可是要在当时找到我们所需要的皮管子可能也来不及了。在当时的情况下,到底司马光怎么办才好呢?以《司马光砸缸》为例这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吗?显而易见,不是。学生明知道“司马光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