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学设计学生分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能够根据课文表述想像出作者描写的画面。但是,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华北大平原的农村,没有去过大草原,所以通过语言文字的描绘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所描写的景物仍然是本文的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教师演示课件帮助学习阅读,让学生理解感悟大草原的风景与人情美。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通过自读,感悟,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通过自读,感悟,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情厚谊。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随着作者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美丽风光。通过作者对草原人民风土人情的描写,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准备①《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视频②《草原》课件。③《爱我中华》视频教学流程1.导入新课---2.检查预习---3.自主探究---4.拓展延伸---5.布置作业---视频导入字词/交流资料感受景/感悟情保护草原必做/选做导入新课【设计意图】课程标准强调“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本课导入采用视频音乐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让学生产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愿望。老舍先生笔下描绘的“陈巴尔虎旗草原”更美今天我们就随老舍先生到那里去游览一番吧!自治区陈巴尔虎旗【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文章描写的内容,为阅读打下基础。检查预习骏()俊()竣()梭()垠()限()缔()蹄()弛()驰()茶()荼()貌()藐()胶()跤()检查预习【设计意图】在课前布置学生查找关于草原的资料,是为了落实“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语文课程标准》)这一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从而学会主动学习。1.学生交流关于草原的资料2.快速浏览课文3.思考: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留下的印象?(美)4.交流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5.根据学生回答,归纳:风光美、人情美自主探究----------------------------------感受美景1.找出文中描写草原景色美的段落,自己有感情地朗读,并且思考:作者主要抓住了草原上的哪些景物去描写呢?2.你喜欢草原的哪些景物呢?为什么?谁来读读、说说?重点交流草原的天、地、羊群、小丘。天地羊群小丘自主探究----------------------------------感受美景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设计意图】课标强调“小学各年级阅读,都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处理这部分文章时,我给学生创造了很好的阅读氛围,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让学生通过文字,了解草原的“美”。旨在提高阅读效果,培养生阅读、感悟语言以及表达内心体验的能力。自主探究----------------------------------感悟深情1.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2.自读课文2-5自然段,看看你能有什么收获?学生自读课文,读后交流。迎客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待客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这时候鄂温客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联欢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设计意图】学生从课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是语文课堂教学培养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