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读书感悟师道荆翠鸽假期一开始心情轻松愉悦,朋友相约外出游山玩水,身心一扫生活、工作的压力和劳累,顿觉假期生活舒爽无比……,后半假期天公善解人意,用隔仨差五凉爽取代了燥热,闲暇时拿起孙云晓老师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一书,每天静心的读上几页,没有感觉到传闻中教育理论的枯燥性,而是像一股清泉在心头流动,洗涤了我心中的浮躁,在阅读中深刻反思感悟为师之道。孙老师的教育思想具有深刻的批判性。批判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一切有价值的思想理论的共同特征,是一种理论力量的存在,我可以深深地感受到他对青少年儿童的信任和关爱,感受到他对当代教育深深的忧虑和反思,更能感受到其理论上的深刻及其独有的思想魅力。如第六章学习的习惯,孙老师从21世纪社会所需人才的标准和目前学校学生厌学的现实存在现象娓娓道来,由浅及深阐述人的四种学习需要,并且指出认知需要是最稳定的学习需要和内在动力,更主要的是,认知需要的满足,是人类生活的快乐源泉之一,是其他任何满足都无法替代的,总结出爱学是第一动力。结合现实案例使我们一线教师深刻的意识到“一个爱学习会学习的孩子,必定有许多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一个不爱学习、不会学习的孩子,也常常伴随着一些不良的习惯,学习习惯比考试成绩更重要”。我是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想到我的教学困惑:小学从三年开始学习英语,学生学习积极性浓厚,成绩也较好,经历四、五年级到六年级后,学习兴趣递减,成绩滑坡到两级分化的程度,从孙老师的书中我找到了答案,我意识到我主观上忽视的东西---学生学习习惯的逐步培养,以前只是注重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想方设法激发兴趣,没有重视在兴趣中再进一步培养起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部分学生由单纯的个人喜好来左右学习效果,例如:对哪个单元内容感兴趣了就学的好,没有兴趣学习成绩就滑坡,那么怎样稳固学习兴趣,孙老师给我指明了方向,在浓厚的兴趣中引导学生逐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听讲、听读纠音、大声朗读、规范书写等习惯,当然好的习惯养成决非一日之功。据专家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21天的时间。为此,我们一方面告诉孩子,在养成习惯的过程中,耐心和信心很重要,鼓励孩子告别不良行为习惯,培养良好习惯;另一方面注重严格要求,强化训练。孩子年龄小,自制力差,必须靠我们教师做长期的、耐心细致的工作。真正的教育不是单凭说教,而是靠训练。没有强化训练就养不成习惯。比如说要培养孩子规范书写的习惯,我会每次安排先检查孩子写字的姿势是否正确,直到养成习惯为止。一旦“习惯成了自然”,当然是好习惯,那会使一个人终身受益啊!由此让我很高兴自己在平时教育孩子和学生时总是有意识地教给他们正确的语言、行为和思维。习惯培养特别重视孩子第一次出现的行为。正如封面上的两句话所写“家庭使习惯的学校,父母使习惯的老师”,当孩子第一次犯错误的时候,孩子的第一反应使先看自己的父母,他们会观察父母的表情,当父母用严厉的表情看他的时候,他会意识到这样做不好。但是相反,如果当孩子第一次犯错误的时候,父母还对他笑,那么他就会认为这样做是正确的。同样,在学校我们老师也是一样,当自己的学生第一次犯错误的时候,如果我们不去教育他们,而是认为无所谓,只是一点小事,那么我们是在无形当中让学生养成了坏习惯,当我们以后发现问题的严重性想要改变的时候,已经太晚了,因为学生的习惯已经养成了。读书真好,即学即用,如获至宝,我会每天抽出固定的时间,静下心来品读孙老师的著作因为书中的理论需要与我的教学实践相磨合,因为书中的方法像一把把金钥匙随时开启我思维的大门,因为书中的金玉良言还需要细细咀嚼,引领我的为师之道……,一本好书犹如一种好的习惯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