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通讯包括前后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1923年8月在日本神户写的,介绍她从上海到神户三天中的海上生活,写的是海,在乘船远行途中对海景的观感和联想。开头写码头告别,抒发离愁别绪;接着以清新活泼的船上生活,唤起对童年的回忆;自由海上的绚丽景色和七月七日银河夜景德镇,引起怀乡的惆怅;又通过日本神户的山光水色和舟中静寂,勾起思乡怀母之情。文章对自然、童贞、母爱的赞颂得到了完满、和谐的表现。第二部分写的是湖。记述了作者到达美国后,游览慰冰湖的感触。先写重新握笔写信的情景,接着写太平洋彼岸慰冰湖的湖光艳影,及周围的美景。作者对大自然的美妙,做了尽情节的描绘,湖上的明月和落日,浓阴和微雨,真是仪态万千。黄昏泛舟,“舟轻如羽,水柔如不胜浆。”岸上五颜六色的树叶,一丛丛倒映在水中,夕阳下"极其艳治,极其柔媚"。作者爱这自然的美,并由此想到爱着远方祖国的亲人,于是就由眼前的湖,想到海,在“海”与“湖”的对比中,抒发了对故乡的一往情深的思念,并讴歌了神圣无边的爱。信中所谈似乎是一些生活断片和零碎观感,但仔细揣摸,我们却感受到字里行间,或隐或现、或浓或淡、始终浮动着作者的缕缕情思,可以觉察到作者心绪的起伏变化,充分体现作者所追求的“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的艺术境界。冰心散文以抒情为主。情在景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这篇散文的主要特色。在作者笔下无论写海还是写湖,自然景色总是姿态万千,变化无穷,美不胜收比如在写海景,细微地描写了海水平静中变幻的色彩,或“蓝极”或“绿极”,在"斜阳的金光"下,海水又呈现出“浅红”、“深翠”、“海平如镜”,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绚丽多彩。在写湖上景色时,舍却了湖上的明月和落日,浓阴和微雨,却突出描绘了慰冰湖黄昏湖面主色,更加迷人。作者使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夕阳西下时的海和湖的各自的特色。前部分写海,后部分写湖,进而融为一体,从自然美跃入人间的爱,交相辉映。作者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而是借景抒发了思国怀乡,依恋母爱的深挚感情。“通讯七”通过作者对太平洋和慰冰湖美丽景色的描写,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对母亲的依恋,对童年时代的追怀,蕴含着她思念祖国的深情厚意。每篇通讯的主要内容:通讯一我若不是在童心来复的一刹那顷拿起笔来,我决不敢以成人烦杂之心,来写这通讯。通讯二我小时曾为一头折足的蟋蟀流泪,为一只受伤的老鼠呜咽……我小时未曾做过不仁爱的事情,但如今堕落了……通讯三山东是我灵魂上的故乡,我只喜欢忠恳的山东人,听那生怯的山东话。通讯四我素喜北方风物,至此也不得不倾倒于江南之雅澹温柔。通讯五“不瞒你说,妹妹,我舍不得母亲,舍不得一切亲爱的人!”通讯六他们的是非,往往和我们的颠倒。通讯七海唤起了我童年的回忆,海波声中,童心和游伴都跳跃到我脑中来。通讯八我承认你们是我的快乐和慰安,我也明白只要人心中有了春气,秋风是不会引人愁思的。通讯九父亲记否我少时的一夜,黑暗里跑到山上的旗台上去找父亲,一星灯火里,我们在山上山下彼此唤着。通讯十这是如何可惊喜的事,从母亲口中,逐渐的发现了,完成了我自己!。通讯十一山中虽不大记得日月,而圣诞的观念,却充满在同院二十二个女孩的心中。通讯十二谁无父母,谁非人子?母亲的爱,都是一般;而你们天真中的经验,却千百倍的清晰浓挚于我!通讯十三我凝望天空,有三颗最明亮的星星。轻淡的云,隐起一切的星辰的时候,只有这三颗依然吐着光芒。通讯十四如今呢?过的是花的生活,生长于光天化日之下,微风细雨之中……过的是云的生活,随意的袅袅卷舒。通讯十五小朋友,我们所能做到的,一朵鲜花,一张画片一句温和的慰语,一回殷勤的访问,甚至于一瞥哀怜的眼光,在我们是不觉得用了多少心,而在单调的枯苦生活,度日如年的病者,已是受了如天之赐。通讯十六又猛忆起杜甫的“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和苏东坡的“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对我此时生活而言,直是一字不可移易!通讯十七世上一物有一物的长处,一人有一人的价值。我不能偏爱,也不肯偏憎。通讯十八只是为着“正义”,我对于以人类欺压人类的事,我似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