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论证的心理理论谬误谈有效教学及其实施从论证的心理理论谬误谈有效教学及其实施------与成尚荣先生商榷江苏省江阴市英桥国际学校巢洪政(214433)国家督学、江苏省教科所原所长成尚荣先生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长者,我非常有幸多次聆听他精彩的学术讲座。他在讲座中所表现出的渊博的学识、睿智的语言和高深的教育理论水平常常使我惊叹和折服!对于他的大作,凡我能够看到的,我都仔细拜读,他的这些文章给了我无穷的教益。去年12月,成先生在《人民教育》发表了《教学改革绝不能止于“有效教学”》一文,该文于今年4月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全文转载,可见此文是具有一定影响力和重要研究价值的。我通过多次研读此文,除了学到了很多东西外,对成先生文章中的部分观点产生了一些不同的看法。我个人感觉,由于成先生对心理学理论尤其是一些最新的研究成功缺乏了解,导致他的论述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偏颇,这样就造成了他在文章中得出了不够完善的结论,也就使他对有效教学的研究结论不够完善,并且有明显脱离教学实际的倾向。因此,笔者想从剖析成先生文章中存在的心理理论知识方面的谬误入手,分析心理理论视角下的有效教学及其实施的问题,以求教于成先生以及各位对此有兴趣的专家和同仁。一、该文存在的心理理论知识方面的主要谬误。1、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缺陷认识偏窄。文章在对“有效教学的追问之二:有效教学的理论支撑”一节中,成先生这样写道:“关于这一点,崔允漷教授已在《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上)》一文中作过十分清楚的阐述:有效教学是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下产生的,……而行为主义心理学则不然,虽然时常还能看到这一理论的影子,但它的致命缺陷是忽视学习者的情感、动机等,因为虽然‘刺激和反应可以说明人类的某些学习,但是许多研究表明,要解释一般意义的学习,必须考虑人们的思想、信念和情感’(美申克语)。所以有人讥讽行为主义心理学是‘动物心理学’。”①这里成先生在文章中说“它(行为主义)的致命缺陷是忽视学习者的情感、动机等”这样的观点,较难看出是崔教授的观点还是成先生的观点,如果是崔教授的观点的话,那么应该是崔教授10年前的观点,在这里引用,说明成先生现在仍然认同这样的观点,如果是成先生的观点,那么说明他对后面申克的话理解有误,申克的这段话只能说明行为主义心理学只能对解释比较低级的学习类型有作用,不能用来解释思想、信念和情感等人类高级学习类型。申克并没有肯定后者就是行为主义的致命缺陷,因为,行为主义心理学以动物作为实验对象,用来解释人类的部分学习行为,这些行为本身就不包括人类的思想、信念和情感等,所以,成先生对行为主义心理学致命缺陷的认识是有偏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致命缺陷应该是“格式塔心理学家就曾讽刺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公式及其体系,是一种没有心理的心理学,或说是肌肉抽搐的心理学。”②因为行为主义不承认人的意识存在也不研究人的意识,故也被人们称为“是没有头脑的心理学”。应该说“自1913年华生揭竿而起,到上世纪60年代新行为主义结束其全盛时期作终结,在美国心理学界占主导地位历时约50年,由产生、发展、全盛到衰落,经历着一条十分艰辛曲折而复杂的道路。”③“从旧意识心理学只研究心理、意识,不研究行为,到行为主义突出地只研究行为,不研究意识,再到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在新的背景下用新的观点研究心理、意识,……行为主义学派在其进程中是有功绩的。”④“行为主义以革命精神推翻唯心主义心理学,推动心理学家们对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在研究方法上坚持客观实证,巩固心理学的学科地位。”⑤“……对美国实验心理学的巨大进步有重要影响,但它以动物实验为基础,在科学进一步发展中,刺激---反应公式的局限性阻碍心理学的发展,终为认知心理学所代替。”⑥就是说,从早期华生式的古典行为主义,中期的托尔曼、赫尔和斯金纳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特别是斯金纳独创以操作性条件作用为中心概念的新行为主义体系,其研究进入了人独有的言语行为领域从事研究,到晚期的赫尔、斯金纳和班杜拉为代表的非正统或自由化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