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霍城中心小学姓名:王琼《我有一盒彩笔》的教学设计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霍城中心小学王琼一、教材内容分析《我有一盒彩笔》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第七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首儿童诗诗人通过形象的描摹,大胆地想象描绘了幸福的生活,抒发了对美好明天的向往之情。二、设计理念1.在感知课文内容时,引导学生借助画面展开想象,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审美享受。在文本与绘画相互对照的过程中,使学生理解了课文,从而能激起求知的欲望,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2.教学时,可设计各种形式的朗读,小组读、配乐读,从语言因素入手,让学生反复朗读、背诵。学生在品读过程中增强了对课文的情感体验,在想象中感受,在感受中领悟,在领悟中实践,从而受到了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3.此外,还要引导学生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激活思维。可设计拓展训练,鼓励学生发言。通过发散想象,能进一步激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三、学情分析1.学生喜欢这样琅琅上口的儿歌,而且这首诗歌中富有童趣的想象力,也是孩子们所喜欢的。课前已让孩子们自读了诗歌,对诗歌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所以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也轻松。2.在课堂中,注重了以读促思这一环节,齐读、个别读、范读,每一次读都有目的性,有层次,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美,树立了远大的理想。3.在拓展训练过程中,给孩子们带来了困难,一个个不举手发言,无论老师怎样启发,但孩子们总傻乎乎的,毫无反应。因为孩子们都来自农村,所以语言表达薄弱,心中有话,但不会用语言文字表达。这时,只好从理想谈起,当问到“你们有远大的理想吗?”齐声回答“有。“课堂顿时热闹了,追问“让我们说说自己的理想好吗?”纷纷才举起小手,从而从理想才引导到拓展训练中。四、教学目标1.通过随文识字,使学生学会本课的生字词。2.通过学习诗歌,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并体会孩子们的美好愿望。3.采用多种方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试着背诵。五、教学重难点1.通过学习诗歌,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并体会孩子们的美好愿望。2.发散思维,完成拓展训练。六、教学准备:课件词语卡片七、教学课时:第一课时八、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画画吗?板书:一盒彩笔,今天,我们要用这盒彩笔来随小作者一起画画好吗?板书:我有2.齐读课题,质疑:看到题目,你想到了什么问题?生:小作者用这盒彩笔都画了什么?(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读不懂的词句多读几遍,争取读通顺,读正确。2.抽读课文,纠正字音。3.出示词语卡片,开火车认读。(三)以读促思,感受生活的美好。1.出示课件,配乐,师范读诗歌,生边听边看课件中的画面,感受诗歌的美。2.质疑,小作者拿着他的彩笔画了两幅什么画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想一想。学生甲:“我”用彩笔画美丽的今天。学生乙:“我“用彩笔画明天的理想。3.学习“美丽的今天“。(1)谁愿意大声而有感情地朗读一下美丽的今天呢?(出示课件)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美丽的今天“是什么样?”我“在这幅画上画了什么?(2)交流汇报。学生甲:“我”画了一条蓝色的直线。质疑:“蓝色的直线”指什么?学生乙:“蓝色的直线”表示小河流过稻田。质疑:为什么用“蓝色的直线”代表小河。学生丙:因为河水的颜色是蓝色的。老师在黑板上画一条蓝色的直线。指导朗读。(3)过度,“我“又画了什么?学生甲:“我“又画了一个黄色的圆,那是中秋明月挂在山尖。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黄色的圆。想象中秋明月像什么?学生乙:中秋明月像圆盘。指导朗读。(4)自己学习“我“还画了什么?(5)汇报学习成果。学生甲:“我“又画了一条紫色的曲线,那是连绵起伏的远山。质疑:为什么用曲线代表“连绵起伏“的远山呢?学生乙:因为“连绵起伏”像曲线。指导学生做手势,理解连绵起伏的意思。学生丙:“我”又画了一个细细直立的三角,那是电视塔插入云天。指导朗读(6)小结:边看板书边试着背诵“美丽的今天”。4.过度:美丽的今天是我们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