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三袋麦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一些重点词的意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小猪、小牛、小猴三个动物的美好品格。能根据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对小猪、小牛和小猴的不同做法作出评价并说明理由。[教学重点]:理解三个小动物的美好品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能根据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对小猪、小牛和小猴的不同做法作出评价并说明理由。[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童话故事《三袋麦子》,大家还记得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出示填空:过年了,__谁_____送给_谁____、_谁_____、___谁____一袋_什么__作为节日礼物。一年以后,出现了三种完全不同的结果。2、出现了哪三种不同的结果呢?今天我们继续来欣赏这个故事。土地爷爷说今天谁表现最好,他也将得到一份礼物,想不想要土地爷爷的礼物?(想)那我们就来认真地学习课文,看看谁能拿到礼物。二、精读课文:1、自主探究: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下列三个问题:(不动笔墨不读书:用铅笔在文中做标记)(1)、小猪眼中的麦子是什么样的?(2)、他是怎样处理这一袋麦子的?(3)、对小猪的做法,土地爷爷是什么态度?2、交流描写小猪的句子。(1)、小猪眼中的麦子是什么样的?指名回答。出示:小猪看着黄灿灿的麦子,开心地喊道:“太棒了!我最爱吃白面馒头和烙饼了!”预设:师:小猪眼中的麦子是什么样的?生:(黄灿灿的)师:黄灿灿是什么意思?生:(金黄金黄的!)师:多诱人的麦子呀,这时,小猪的眼前一亮,开心地喊起来,他开心什么?生:(因为有好吃的,比如说:包子、饺子面条了!所以他才会高兴地叫起来。)师:请你们想想自己高兴的时候,带着开心的心情来读读这句话!开始。(2)小猪是这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出示:他迫不及待地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A、能用一个字来概括吗?(板书:吃)B、故事中用了两个成语分别来描写小猪吃的心情和方式,你能找出来吗?(迫不及待、各种各样)C、你能找一个词语来替换“迫不及待”吗?D、请你用“迫不及待”说一句话。(3)、小猪的做法,土地爷爷是什么态度?出示:他先到小猪家,小猪说:“感谢您去年送给我那袋麦子,让我吃到了最好的东西.”说着,不由得舔了舔嘴唇。看着小猪憨厚可爱的样子,土地爷爷忍不住哈哈大笑。A、你觉得这是一头怎样的小猪?你是从哪里读懂的?B、揭示小猪的特点。原先老师很讨厌猪,因为它又胖又懒。现在听了这个故事后我不禁对小猪刮目相看,开始喜欢它了,因为他憨厚可爱,还是个美食家,会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C、指导朗读:用喜欢的语气朗读描写小猪的句子,读出小猪憨厚可爱的样子。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读一读句子,找一找关键词,认识了一头憨厚老实的小猪,最后通过表演读再次体验小猪憨厚可爱的性格。3、小组合作学习小牛、小猴的段落:过渡:现在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请小组长组织,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描写小牛和小猴的段落。可按照下列三个问题进行交流,遇到不懂的问题可在小组内讨论解决。(1)、小牛,小猴眼中的麦子是什么样的?(2)、他们分别是怎样处理一袋麦子的?(3)、对他们的做法,土地爷爷分别是什么态度?4、交流小牛、小猴是怎么做的:过渡:用我们的眼来看,让我们的耳去听,用我们的头脑去思考,孩子们,一起来交流我们的学习成果。(1)小牛眼中的麦子是什么样的?出示:小牛捧起饱满的麦粒,看了又看,心想:多好的麦子呀,我要先把他保存起来,等家里的草料和杂粮吃完了,再慢慢吃这好东西。预设:师:小牛眼中的麦子是什么样的?生:(饱满的麦粒。)师:啊,小牛看的多仔细啊,一粒粒都那么饱满,来,让我们也捧起麦子看看,体会小牛仔细观察的感觉,轻轻地读,慢慢地体会,边读边做动作!(2)小牛又是怎样处理麦子的?出示:第3自然段你从小牛身上发现了哪些优点?(勤劳、节俭、有打算)(3)那小猴眼中的麦子又是什么样的?出示:小猴呢,他觉的面前的这袋麦子是上等的麦种,便把一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