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三节令人厌烦的噪声学习目标1.借助生活经验、体验和实例,认识噪声、噪声的来源及其危害。2.了解控制噪声的途径,培养防治声污染的环保意识,渗透“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3.初步了解乐音与噪声的区别,并通过乐音与噪声间的辩证关系,渗透辩证思想的教育。课堂学习1.乐音和噪声⑴师问:声音的三要素是什么?它们与什么因素有关?⑵多媒体播放:生活中常见的噪声。你喜欢这些声音吗?⑶讨论交流:如果请你将全班同学分成两类,你有多少种方法?声音呢?⑷阅P.16.信息快递:乐音和噪声,强调物理角度,有规律、无规则。⑸阅P.19.第一自然小节:环保角度,噪声的定义。⑹举例说明:环保角度,乐音和噪声的辩证关系。2.噪声的来源和危害⑴阅P.16.图1-18烦人的噪声。⑵讨论交流:谈谈你的感受,根据噪声的来源尝试将它们分类。⑶阅P.17.第三自然小节:噪声的危害⑷师介绍:我国噪声的污染情况,树立环保意识。⑸阅P.17.生活·物理·社会:声音的级别和人的感觉(影响)。⑹师强调:响度的单位、符号和“0分贝”的含义。⑺师介绍:高强度噪声不仅对人有影响,而且能损坏建筑物;就连发声体本身会因疲劳而损坏。3.噪声的控制⑴讨论交流:在生活中,当你听到噪声时,你都采取过哪些措施?⑵阅P.18.第二自然小节:减少噪声的主要途径。⑶师介绍:吸声,种花、草、树、雪、泡沫等;隔声,关门、窗,护栏、隔板等。⑷阅P.18.图1-20控制噪声的几种措施。⑸生交流:图中控制噪声的方法属于哪一种途径?⑹阅P.19.生活·物理·社会:以声消声(多媒体播放)课堂例题P.19.WWW练习1、3。第一章第三节令人厌烦的噪声(课堂检测)11.乐音是指的声音,它的波形是(填“有”或“无”)规律的,噪声是驻的声音,它的波形是规律的。2.公安交通管理条例规定:汽车在市区的街道行驶,不准鸣喇叭。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这是为了减小_______,这是在_______减少噪声。3.放鞭炮时用手捂住双耳,这是在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在摩托车燃机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这是在__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不仅可以打造绿色生态环境,而且还可以在_________中弱噪声。4.以下措施不能达到减弱噪声目的的是()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D.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5.下列声音不属于噪声的是()A.教室里老师讲课的声音B.马路上拖拉机行驶的声音C.汽车喇叭声D.睡觉时听到蚊子的嗡嗡声5.小华在家里修理厨房里的桌子时,不停的有敲击物体的声音发出,为了使隔壁的小明学习时避免干扰,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①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②把房间、厨房门窗关闭关严;③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小华采取的上述三种方案各运用了所学的什么知识?6.如图所示,几只鸟在树上“歌唱”,一位听觉良好的女孩在一间门窗紧闭的甲房内,靠近单层玻璃她能听到室外鸟的“歌声”;她到另一门窗紧闭的乙房间内,靠近双层玻璃(双层玻璃的夹层内抽成真空),她却几乎听不到室外鸟的“歌声”。⑴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女孩在乙房间内几乎听不到室外鸟的“歌声”。⑵这一现象对你有什么启发?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第一章第三节令人厌烦的噪声(课后作业)1.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公害之一,它是由发声体的产生的。控制噪声2的三个途径是:在、、控制噪声。有资料显示,噪声每经过一条100米宽的林带可降低20~25dB,从减弱噪声的途径看,这是在降低噪声的。2.“掩耳盗铃”是在_________减弱声音的.车门车窗己关闭的汽车内的乘客几乎听不到外面的声音,这是在减少噪声;广州市区内禁鸣喇叭是在减少噪声;“无声手枪”是在_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3.城市主要道口设有噪声监测设备。某时刻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51.0的数字,这个数字的单位是;若此时有一辆大卡车路过此地,显示屏上显示的数据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4.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A.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B.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C.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D.城市街道两旁多种草、多植树5.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高速公路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