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海中永生》第二课时教案[设计理念]1、把握文章情感主线,紧扣“情”字,以读代讲,在读中理解体验,读中感悟。感悟伟人的丰功伟绩,感悟伟人的高尚情怀,让学生在心灵上受到震憾,在情感上得到熏陶,思想上受到启迪。2、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立足文本,抓住学科特点,以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语文素养形成为目标,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力使三维目标和谐达成。3、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老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学生学习过程的合作者,体现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心灵对话的过程。[教学方法]1、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语,读中悟情,以情促读,读中深化认识,陶冶情操。2、创设情境,引领体验,合作对话,自主构建。[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1997年3月2日上午,一架银色的专机离开北京西郊机场,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然后穿过云层,飞向祖国的辽阔大海。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二、精读感悟1、学习课文第二段:(1)师: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一代伟人从此永别人世。课文会怎么描写这感人的一幕呢?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课本,自由读一读2—4自然段。(学生自由读。)(2)师:这三节讲了什么?生:讲了小平爷爷的骨灰撒入大海。(师板书:撒向大海)(3)师:小平爷爷的骨灰伴着鲜花撒向大海,在鲜花撒入大海的那一刻,你听到了什么声音?谁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一生读。)师:“呜咽”是什么意思?生:呜咽就是低声哭泣。1师:那为什么大海在呜咽呢?生:因为邓小平爷爷离开我们了。生:因为大海也舍不得邓爷爷离去。师:“痛悼”是什么意思?生:沉痛悼念。师:人们痛悼伟人,悲恸不已,所以听到寒风卷着浪花,哗哗作响,便感到大海也在低声哭泣。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生闭上眼睛想象。)师:谁来读一读这一节?(指名)(一生读。)师:你的朗读流露出一种既悲痛又不舍的感情。谁再来读一读?(指名)(又一生读。)师:真是江河动情,天地同悲呀,男生一齐读。(男生齐读)师:大海呜咽,寒风痛悼,这是我们心情的真实写照啊!女生一齐读。(女生齐读)(4)师:奔腾不息的浪花将把小平爷爷的骨灰送往哪里呢?默读第三自然段。(学生默读。)奔腾不息的浪花可能会将小平爷爷的骨灰送往哪些地方?生:奔腾不息的浪花会将小平爷爷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澳门、香港”,“宝岛台湾”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师:(打出第三自然段4个排比句)谁来读一读?(一生读)师:让我们与奔腾不息的浪花一起去缅怀邓爷爷的丰功伟绩吧!(多媒体介绍邓小平的事迹)师:看了邓爷爷的丰功伟绩,再来读这一部分,感觉一定不一样。自由读。(生自由读。)师:谁来读一读?(一生读)师:“万里海疆”,“澳门、香港”,“宝岛台湾”,“三大洋”,你读得越来越响亮,你为什么这么读?生:因为小平爷爷的影响越来越大。2师:谁再来读一读?(一生读)师:当奔腾不息的浪花把小平爷爷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的时候,祖国人民会说些什么?当浪花把他的骨灰送往澳门、香港的时候,澳门、香港会怎么说?当骨灰被送往宝岛台湾、三大洋的时候,台湾同胞、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民众又有什么话想对邓爷爷说呢?同学们,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说。生:祖国人民会说,邓爷爷,是您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政策,让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祖国社会繁荣,人民安康,神州大地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谢谢您生:香港、澳门会说,邓小平爷爷,正是由于您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针,我们才顺利地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结束了我们百年屈辱的历史,我们永远感谢您!生:台湾同胞会说,您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让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我们相信,在“一国两制”的制度下,在香港、澳门回归的影响下,祖国一定能够统一。生: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民众会说,邓小平,你真了不起,你让中国富强了起来,你的“一国两制”的构想让香港、澳门回到了中国的怀抱。如果我们国家也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