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盛唐诗歌高潮到来之前,无论从形式和精神气质上来说,初唐诗都处于准备阶段。这一时期的诗歌虽然还是以继承前代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但随着以“四杰”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给诗歌注入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气息。因此,这是一个诗歌发展缓慢但又孕育着高潮的时期。本专题选取了初唐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五首,其中《春江花月夜》一篇是本专题的重点和难学的篇目。单元篇目•《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滕王阁》王勃•《从军行》杨炯•《春夜别友人》陈子昂•《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单元目标单元目标了解作者和初唐诗的基本风格。了解作者和初唐诗的基本风格。理解字词句子,把握基本情感和思想。理解字词句子,把握基本情感和思想。学习诗歌的赏析,把握考点。学习诗歌的赏析,把握考点。熟悉诗歌的朗读技巧,学会诵读。熟悉诗歌的朗读技巧,学会诵读。学法安排1、提前反复吟诵直至熟背。2、课堂互动思考,善想象联想。3、练习“译”诗(情境再造)。4、做题体悟,勤总结。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得意的诗人:其诗属对严谨,于五律格式之成熟有所贡献。他是杜甫的祖父,杜甫曾有言:“吾祖诗冠古。”失意的仕途:高宗咸亨元年进士,仕途失意,一直充任县丞、县尉之类小官。到永昌元年,他宦游已近二十年,诗名甚高,却仍然远离京洛,在江阴县当小官。走近诗人——杜审言杜审言•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河南巩县,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进士,曾任隰(xí)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诗人在唐高宗咸亨元年(670)中进士后,仕途失意,一直充任地方小官。到永昌元年,宦游已近二十年,诗名甚高,却仍然远离京洛,心情很不高兴。大约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前后,杜审言在江阴县任职,与陆某是同郡邻县的僚友。他们同游唱和。江南早春天气,和朋友一起游览风景,本是赏心乐事,但他却象王粲登楼那样,“虽信美而非吾土”,不如归去。齐诵检查背诵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蓣。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杜审言的五言律诗,格律严整,音韵谐美,章法井然,意境深远,语言清丽自然,称得上是这种新兴诗体的典范作品。本诗就是其较有代表性的一篇。羁旅(伤春)怀乡诗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译写示例独自在四方宦游的人啊,对风物气候的变化格外敏感惊奇。云彩霞光从海上生出来,早春的杨柳把江北染绿了,黄莺在温和的春天里鸣叫,水边的萍草在春光下勃勃生机,忽然接到你的咏叹古调的诗,使我思家泪沾满襟。问题探讨:1本诗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情感,哪句话可以体现出来?思乡之情“归思欲沾巾”2找出与“思乡之情”相对应的词语独新3谈一谈“独”和“新”在抒发思乡之情上的妙处。“独”强调自己是宦游人“新”体现出作者对周围环境的陌生说明自己作客他乡,为下文抒情作铺垫。从尾句了解主旨中间两联是写景的句子,这是一幅怎样的江南春景图呢?想像一下。春意盎然鸟语花香云霞出海曙云霞出海曙江南水乡的新春气象:破晓时,太阳象是从东海升起,云气被阳光照耀,蔚成绚烂的霞彩,也好象和旭日同时从海中出来梅柳渡江春江南比江北早暖,梅柳透露春意也比江北为早,人过江而南,忽见梅已开花,柳已发绿,似乎梅柳一过长江就变换春装似的淑气催黄鸟温暖的春气使万物复苏,连黄鹂的鸣叫也似乎是由它“催促”所致,叫得更欢了。晴光转绿蘋春光骀荡,使水中的草也很快由嫩绿“转”为深绿。关键词的分析“出”“渡”“催”三个关键词有何突出的表达效果?出”“渡”“催”三个动词采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将细微的环境变化,贴切传神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将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展现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