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愤怒得无逻辑VIP免费

愤怒得无逻辑_第1页
1/4
愤怒得无逻辑_第2页
2/4
愤怒得无逻辑_第3页
3/4
张蛰:愤怒得无逻辑日期:2012-12-12作者:张蛰点击:1003转播到腾讯微博愤怒得无逻辑——读《季氏将伐颛臾》■张蛰在我看来,语文课堂上让学生学会质疑比学会接受要有意义得多,没有什么结论是不可以讨论的,只有如此,文本的阅读才有发现的可能,更多的审美体验才有可能发生。《论语·季氏》里有《季氏将伐颛臾》篇,选入苏版高中语文教材后,被置于“经世济民”话题下,这是件让人痛苦的事。痛苦倒不是来自学生讨厌学习古文而是我要带着学生如何解读它。在学者的眼中,《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被视为孔子的治国理想,承载了孔子的礼乐、仁政思想和精神追求。按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我要解读孔子心忧天下的高尚情怀和经世济民的卓越思想,然而我又确乎有别一种阅读判断,因此就不可避免地遇到选择的痛苦。我之所以对《季氏将伐颛臾》保持警惕,是因为孔子的愤怒。孔子本是儒雅敦厚的一个人,但在《季氏将伐颛臾》里却表现得像一名暴君,他不停地吼叫、怒斥、责骂,戾气逼人。他的愤怒几乎到了失态的地步。孔子为何如此愤怒?什么原因所致呢?要说孔子愤怒的原因倒也简单,就是季氏要讨伐颛臾。我充分理解孔子听到季氏要征伐颛臾时的气愤心情,因为在孔子看来,季氏伐颛臾简直无“礼”透了季氏是私室,只是鲁国的贵族,而颛臾却是周天子所分封的诸侯国,又是鲁国的附庸国,私室的季氏没有讨伐颛臾的理由,连资格都没有。用孔子的话说就是“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由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论语·季氏》),连诸侯都不是的季氏无论天“有道”还是天“无道”,哪怕天再“无道”,都没有讨伐颛臾的身份,他没有伐颛臾的“礼”分。孔子深知自己所处的时代已经“礼崩乐坏”,所以一直提倡“克己复礼”,现在季氏跳出来要打颛臾真是岂有此理,孔子自然生气。但要说到孔子为何如此愤怒,为何羞恼成怒到暴怒的因由,却不能归结到季氏此次的军事动作,因为其时让孔子生气的现象实在太多了,他没有精力也没有心情单为季氏此一举动就失态般地暴怒。真正让孔子动气的是他的两个学生,是冉有、季路对季氏伐颛臾的立场,最终催发了老师心中的怒火。从文字的交代看,作为季氏家臣的冉有、季路来见老师很可能不是主动向老师通报自己家主的军事动态,而是孔子可能事先已经知道季氏将有举动专门传唤二人回师门接受质询的,因为文章里不是说“冉有、季路见孔子”而是“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既如此,那弟子二人来见时孔子实际上就已经有气了。孔子气在何处呢?他既气季氏行为,更气自己的学生没有阻止住季氏对颛臾动心事。在老师看来,季氏如此无“礼”的举动,作为自己弟子(注意,不是他人弟子)的冉有、季路就应该是那“危则持”“颠则扶”的“相”,就应该是看守“虎兕”、守护“龟玉”者,怎么可能让季氏有攻伐颛臾的念头冒出来呢?冒出来也要力劝回去呀,殊不知孔子的此等推想只是他自己的一厢情愿,弟子的政治立场简直可以把他气死。冉有、季路到老师处后,并未直接亮出他们自己的真实立场,只是对老师陈述了“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的事实。孔子本来就有气,一看弟子没向自己直接承认失职的错误,就更生气了:“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这批评很重,直呼弟子之名后孔子直奔最原则性的问题——季氏明显无“礼”,你们看不到吗?我从孔子的语气中品出了压抑的恼怒,口气十分威严。在老师威严语气逼迫下,冉有猛然意识到这事触及老师的根本立场,内心一下就乱了,慌不择言间作了一句辩白:“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他们没有想到,这样的辩白只会给自己招来更大的训斥。果然,孔子对着他们爆发了,用周任的话“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用“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的言辞,连骂带斥又讽刺——你们要没那个能耐,无法尽到责任,干不了、不能干就赶紧拉倒,占着位子关键时候没啥用要你们干什么呢?或许老师过重的言辞让学生也受了刺激,或许学生想彻底撕破脸皮亮出立场反正冉有说了一句狠话:“今夫...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愤怒得无逻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