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龙象之争是一种不同文明的冲突雷柳青(文)中印同为文明古国,同为10亿量级以上人口大国,同为金砖国家和发展速度最快新兴经济体国家。近年来,中印龙象之争被炒得沸沸扬扬,印度将复制中国模式,成为下一个中国成为西方主流媒体热词。但如果深入研究中印两国的文化和国民性差异,你就会发现中印龙象之争不是两个人口大国的竞争,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的激烈冲突:中国人在文化上更像犹太人、德国人,甚至是非洲黑人,而一点不像印度人,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是两矛盾并对立的文化;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印度人不理解,印度人的行为方式中国人更不理解!中印两国虽同为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但由于被雄伟高大的喜马拉雅山阻隔,从古至今中印的交往并不很频繁,相互之间发生战争也很少,历史所见只有唐朝的牛人王玄策从当时的尼泊尔借七千骑兵灭了印度的摩揭坨王国。玄奘西天取经到印度取回佛教经典,发源于印度的佛教在印度式微后,在中国反而发扬光大,为印度文化对中国文化的最大影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兼收并蓄,佛教虽然传入中国,与中国的道教和主体文化儒家融合,却没有改变中国文化的主体特性。中国文化对印度文化的影响则更小。中国是全世界最世俗化的国家,从古至今,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基本上没有宗教信仰:即使有信教的也是临时抱佛脚,完全功利化的信仰,并不真心对神顶礼膜拜。其实中国古代的商族人是很信鬼神的,屁大一点事都要占卜问神,所以甲骨文记录的基本是“卜辞”。周人成为统治者后,鬼神的地位大为下降,更重视现实的人。特别是孔子出,倡导“不知人焉知鬼?敬鬼神而远之”,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彻底奠定中国世俗文化的底色。中国人敬的神也不过是英雄祖先的化身。中国的人本文化根深蒂固,天地人谓之三才,人为万物之灵,人的地位远比动物高。孔子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因陶俑像人形,是对人的极大不敬!中国文化还有深深的民本传统,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当然,这实际上做不到,但影响还是很大的。印度则是一个全民信神的国度,光宗教就是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锡克教、基督教、耆那教、拜火教等,而且每种宗教下还诸多教派。这些宗教有一神教,也有多神教,据说印度人信仰的神一共有3亿多个:一头母牛,一个猴子,说不定就是某位印度教徒膜拜的神!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印度教,信徒占印度国民的82%。印度教信仰万物有灵,生死轮回。在他们眼里时空不是线性有方向的,而是循环的,数十万年一个轮回,宇宙重生;每个人都有前生、今世和来生,循环不断。因此,人死不是不在了,而是转世了,重生了。人的肉体可以消失,但灵魂不灭!现实世界的万物都是幻像,只有永恒的精神不灭。印度教种姓制度把社会上的人分裂成三六九等,据印度教经典《梨俱吠陀》记载,说四个种姓等级是由一个巨人身体的不同部位产生的。不同种姓出自创造者的四处肢体:“婆罗门种姓是创造者的口;刹帝利种姓是他的双臂;吠舍种姓是他的腿;首陀罗种姓出自他的脚。”因此,婆罗门地位最高,负责思考和发号施令;刹帝利负责战争和管理;吠舍负责行动做事,工商务农;首陀罗地位最低,负责做最下贱的工作。每一种姓又因职业分出很多不同的种姓,具有不同的等级。种姓之间很少接触,以防“污染”(当然是防止高种姓被低种姓污染)。高种姓的男人为了享受可以娶低种姓的女人,而低种姓的男人想娶高种姓的女人,则万万不行!每个人只有各安本份,今生今世做好本职工作,不反抗不越轨,来生才能有机会解脱,投胎高种姓。这般鬼话,明显是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统治,防止别人反抗编造出来。可是经过几千年的宣传,潜移默化,很多印度教徒深信不疑!虽然法律上印度废除了种姓制度,但在社会上则到处都有种姓制度的影响。导致印度社会各阶层之间一直是割裂的不流动的一塘死水!中国古代自隋朝开科取士后,下层社会有上升的空间。社会发生危机时,低层人民会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怒吼,不断有革命推动社会进步。印度社会是分裂的,甚至人体本身也是分裂的:位于高部的器官高贵,越往下越低贱,最贱的是脚!甚至左手右手也是分裂的:右手贵负责抓饭吃,左手贱负责擦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