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硕导介绍姓名:杨国勇性别:男职称:副教授学院: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研究方向: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水资源评价、煤矿水害防治。杨国勇,山东荣成人。198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1992年1月获得中国矿业大学煤田地质勘探专业工学硕士学位。现任水资源与矿山水害防治研究所副所长、支部书记,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主持或参加了科研项目2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曾入选学校第五、六批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多次获得学校“教书育人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等光荣称号。一直从事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水资源评价、煤矿水害防治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姓名:张改玲性别:女职称:高工学院: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研究方向: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张改玲,博士、高工、硕士生导师。1990年至今在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学院、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地质工程、岩土工程实验、教学、科研工作。近五年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煤炭学会二等奖1项、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江苏省一类精品课程1门、煤炭教育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1项等奖励;出版著作1部,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多篇,其中包括EI收录3篇和核心期刊3篇,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其它横向项目多项。目前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矿山高围压土体卸载孔隙水压力激增致灾机制”的研究。招生专业:081803姓名:奚砚涛性别:男职称:副教授学院: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研究方向:数字矿山多元地质信息集成、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分布式异构数据的解析与集成及资源环境遥感。奚砚涛,江苏丰县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副所长。2008年获“地球信息科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地理学会会员、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会员。主持校青年科技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数字矿山”类横向课题多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厅局级科技进步奖4项,校级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出版专著和参编研究生教材共3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EI检索3篇。目前指导在读硕士研究生11名。在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球信息科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等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数字矿山多元地质信息集成、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分布式异构数据的解析与集成及资源环境遥感。姓名:孙如华性别:男职称:讲师学院: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研究方向:煤矿工程地质、矿井顶底板水害防治、深部土体力学特性研究。孙如华,男(1977~),江苏盐城人,中共党员,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2000年7月本科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岩土工程与勘查技术专业,2003年7月同校地质工程硕士毕业,并留校任教,2010年6月获地质工程工学博士学位。目前在“岩土工程学报”、“工程地质学报”等国内外刊物和国际会议论文集上发表科研论文近20篇,其中第1作者16篇;合作完成著作和教材各1部。先后完成的教学任务有《房屋建筑学》、《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煤矿工程地质学》、《工程水害防治》;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和参加企业工程技术等重要课题近20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姓名:刘志新性别:男职称:副教授学院: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研究方向:煤矿水文物探、矿井突水构造探测、电磁法资料反演解释工程与环境地球物理勘探。刘志新,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为中国矿业大学第六、七批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目前主要进行煤矿水文物探、矿井突水构造探测、电磁法资料反演解释工程与环境地球物理勘探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基金等纵向课题多项。获省部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姓名:周荣福性别:男职称:副教授学院: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