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1.0可编辑可修改11教师辅导教案组长审核:学员编号:学员姓名:年级:初三辅导科目:化学课时数:学科教师:授课主题溶液溶解度曲线溶质的质量分数教学目的1、掌握溶液的判定;2、理解溶解度曲线上各个点的含义;3、掌握饱和溶液及不饱和溶液的判定;4、学会并掌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教学重难点1、溶解度曲线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授课日期及时段2017年月日17:00--21:00教学内容【考纲要求】1.掌握溶液的形成,乳化及结晶的原理;2.掌握饱和溶液及不饱和溶液的判定;3.掌握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的含义;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命题趋势】“溶液”部分以溶液的稀释与配置、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溶解度等为重点考察内容,2015年中考利用表格给出信息,对溶解度进行考察。预计2017年中考仍将延续以上命题规律,溶液的稀释与配置仍为考察热点,利用列表法考察溶解度有望延续。【知识检测】1.将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或通人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v1.0可编辑可修改22A.食用油B.酒精C.食盐D.氯化氢气体2.一定会影响物质溶解度的是()A.温度B.压强C.溶剂的量D.溶质的质量3.阳刚同学按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自制汽水,可是家里没有冰箱,为了使自制的汽水变得冰凉可口,他想到可以从集镇上购买一种商品来产生制冷效果,他应该买的是()A.食盐B.苏打C.生石灰D.硝酸铵4.现有一杯2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欲改变其溶质质量分数,下列方法可行的是()A.加入一定量的水B.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钠C.升温到60℃D.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考点分析】考点一、溶液的形成1、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叫物质的溶解,物质溶解后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悬浊液、乳浊液、溶液都是混合物,悬浊液静置后易沉淀,乳浊液静置后易分层。3、溶液的特征: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稳定性:若外界条件不变,溶液可以永久存在。透明:由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为单个分子、离子,肉眼不可见,也不阻碍光线透过,所以溶液透明。注:①溶液可以有不同的颜色,溶液中有Fe2+呈浅绿色,有Cu2+呈蓝色,有Fe2+呈黄色,有MnO4-呈紫红色②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4、物质在形成溶液过程中常伴有热量的变化,有些物质溶于水,能使溶液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NaOH)v1.0可编辑可修改33等,有些物质溶于水导致温度降低。如:硝酸铵(NH4NO3)等。5、加快物质溶解速度的方法有:⑴加热(或升温);⑵搅拌(或振荡);⑶将固体研成粉末。6、乳化现象:洗涤剂等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在分层的现象称为乳化。乳化可以增强乳浊液的稳定性。【例题分析】例.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豆浆、牛奶都是溶液C.溶液都是无色的D.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分析: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混合物,例如蒸馏水,故A错;B、豆浆和牛奶是多种分散系的混合物,故B错;C、溶液中有Fe2+呈浅绿色,故C错;D、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溶剂只有一种,故D对.【巩固练习】1.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溶液中的溶剂只能是水B.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D.固体NaOH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2.下列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A.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B.用稀硫酸除铁锈v1.0可编辑可修改44C.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D.用食醋除去水垢3、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的特点来推理,蔗糖溶液应该是()A.无色透明B.上层溶液与下层溶液一样甜C.混合物D.水分、温度不变时,蔗糖与水不分离4.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B.汽油含有乳化剂,可以除去油污C.煤、石油、天然气都有可燃性,可大量用作燃料D.生铁坚硬,可以作医疗手术器械【小结】溶液一定是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无色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溶液具有均一性,即溶液的各部分性质都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