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西畴县一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开学考试高三化学一、单选题(共7小题,每小题6.0分,共42分)1.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124gP4中所含P—P键数目为4NAB.100mL1mol·L-1FeCl3溶液中所含Fe3+的数目为0.1NAC.标准状况下,11.2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AD.密闭容器中,2molSO2和1mol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A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Na2O2吸收CO2产生O2,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B.ClO2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C.SiO2硬度大,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D.NH3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3.有一粗硅,含杂质铁,取等质量的样品分别投入足量的稀盐酸和足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放出等量的H2,则该粗硅中铁和硅的关系正确的是(提示:Si+2NaOH+H2O===Na2SiO3+2H2↑)()A.物质的量之比为1∶1B.物质的量之比为1∶2C.质量之比为4∶1D.质量之比为2∶14.a、b、c、d为短周期元素,a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b2-和c+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d与b同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与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其化合价均为+1B.b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C.c的原子半径是这些元素中最大的D.d与a形成的化合物的溶液呈弱酸性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镀层破损后,白铁(镀锌的铁)比马口铁(镀锡的铁)更易被腐蚀②钢铁表面常易锈蚀生成Fe2O3·nH2O③锌和铁构成原电池时,铁作负极④铅蓄电池中铅作负极,PbO2作正极,两极浸到稀H2SO4中A.②④B.①③C.①②③D.②③④6.X、Y、Z三种气体,取X和Y按照1∶1物质的量之比混合,放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2Y2Z,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中反应物的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Y的转化率最接近于()A.33%B.40%C.50%D.65%7.下列反应可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的是()A.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B.NH4Cl溶液与Ca(OH)2溶液混合C.HNO3溶液与KOH溶液混合D.Na2HPO4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分卷II二、必考题部分8.透明聚酯玻璃钢可用于制造导弹的雷达罩和宇航员使用的氧气瓶。制备它的一种配方中含有下列四种物质:填写下列空白:(1)甲中不含氧原子的官能团是________;下列试剂能与甲反应而褪色的是________(填字母)。a.Br2/CCl4溶液b.石蕊溶液c.酸性KMnO4溶液(2)甲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写出其中一种不含甲基的羧酸的结构简式:_________。(3)已知:C2H5Br+NaOHCH3CH2OH+NaBr淀粉通过下列转化可以得到乙(CH2OHCH2OH):淀粉AB(C2H5OH)C(C2H4)D(C2H4Br2)乙①A的分子式是________,试剂X可以是________。②写出由D生成乙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已知:根据已有知识并结合相关信息,写出以苯、乙烯、氯化氢为原料制备丙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用)。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CH3CH2BrCH3CH2OHCH3COOCH2CH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写出丙在引发剂的条件下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9.某混合物浆液含Al(OH)3、MnO2和少量Na2CrO4。考虑到胶体的吸附作用使Na2CrO4不易完全被水浸出,某研究小组利用设计的电解分离装置(见下图),使浆液分离成固体混合物和含铬元素溶液,并回收利用。回答Ⅰ和Ⅱ中的问题。Ⅰ.固体混合物的分离和利用(流程图中的部分分离操作和反应条件未标明)(1)反应①所加试剂NaOH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C的反应条件为________,C→Al的制备方法称为________。(2)该小组探究反应②发生的条件。D与浓盐酸混合,不加热,无变化;加热有Cl2生成,当反应停止后,固体有剩余,此时滴加硫酸,又产生Cl2。由此判断影响该反应有效进行的因素有(填序号)________。a.温度b.Cl-的浓度c.溶液的酸度(3)0.1molCl2与焦炭、TiO2完全反应,生成一种还原性气体和一种易水解成TiO2·xH2O的液态化合物,放热4.28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含铬元素溶液的分离和利用(4)用惰性电极电解时,CrO能从浆液中分离出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