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Volume)30,期(Number)3,总(SUM)110页(Pages)392—400,2006,8(August,2006)大地构造与成矿学GeotectonicaetMetallogenia江汉盆地东部早中生代沉积地层碎屑云母成分:对大别高压一超高压岩石暴露作用的约束李超,王岳军,范蔚茗,彭头平,陈新跃(1.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摘要:碎屑白云母是碎屑岩中常见的、来自源区的稳定成分,可以用来指示源区性质,多硅白云母是碰撞造山高压一超高压变质岩石的特征矿物。对大别造山带同造山期沉积而成的江汉盆地东部上三叠统一中侏罗统砂岩碎屑白云母化学成分研究表明:上三叠统该区地层砂岩中碎屑白云母多以低硅白云母(si<3.2)为特征,暗示此时大别造山带高压一超高压岩石很可能没有出露地表;自下侏罗统开始,砂岩中碎屑白云母中多硅白云母(Si>3.3)大量出现,中侏罗统砂岩多硅和低硅白云母发育,表明大别高压一超高压岩石在早侏罗世即已出露地表并经剥蚀搬运至盆地。这一结果从沉积学角度为约束高压一超高压岩石的折返时序和大别造山带演化提供了新的资料。关键词:碎屑白云母;高压一超高压岩石;江汉盆地;早中生代中图分类号:P5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1552(2006)03-0392-090引言中国大别一苏鲁造山带因高压一超高压(HP.UHP)变质岩石的出露而举世瞩目。最新的研究资料(Zhengeta1.,2001,2002)表明,大别深俯冲/碰撞作用形成的HP—UHP岩石于230~210Ma折返至中下地壳,并伴有榴辉岩相重结晶作用或麻粒岩相叠加变质;~200Ma发生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Zhengeta1.,2001,2002)或于181~167Ma自中地壳尺度折返至中上地壳(LiSGeta1.,1999;李曙光等,2001)。然而对HP—UHP岩石及其寄主岩什么时候折返至地表并没有很好的限定(杨坤光等,1999;陈江峰等,1995)。由于中生代以来的隆升去顶剥露作用,现处地表的山脉岩石所记录的或看到的HP.UHP岩石仅是最后一次构造热事件信息,因此针对山脉本身研究造山作用早期的物质记录和HP—UHP岩石暴露地表的相关信息有较大难度。而相反作为与大别造山带山脉紧密共生的正负构造单元之一的合肥盆地和江汉盆地沉积碎屑物中保存有诸多山脉物源类型信息,能为理解大别HP.UHP岩石隆升去顶暴露等提供理想条件。近年对六安一合肥盆地侏罗系(J.一J)中碎屑组成、大理岩砾石的C一0同位素组成和碎屑石榴石成分的研究表明,晚侏罗世之前现今的北大别灰色片麻岩地体之上可能还有新的物源类型(李忠等,1999;李任伟等,1999,2000)。合肥盆地内大量灰色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混合岩、石英岩和少量云榴辉岩砾石(独山毛岔河、顺河店横岭)的发育(王道轩等,2001;李忠等,2001;刘少峰等,2001),暗示HP—UHP岩石及寄主的灰色片麻岩至少在130~150Ma已折返至地表接受剥蚀(王岳军等,2002)。李任伟等(2002)在研究合肥盆地侏罗收稿日期:2005一O5—12;改回日期:2005—06—29基金项目:本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34039,40421303和40473019的联合资助.作者简介:李超(1975一),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盆地物源分析研究.Email:lichao369@gig.ae.en.·通讯作者:yjwang@gig.ae.en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第3期李超等:江汉盆地东部早中生代沉积地层碎屑云母成分:对大别高压一超高压岩石暴露作用的约束393系沉积后认为早侏罗世造山带HP.UHP岩石已经出露地表。总体而言目前对大别山北缘的合肥盆地开展了较多的研究(李任伟等,2002,2003;李忠等,1999),而对北邻大别造山带、南接江南古陆,作为大别南缘重要山前盆地的江汉一下扬子沿江盆地中生代沉积物开展研究以理解其源区物源类型及揭示大别HP—UHP岩石剥露作用尚显不足(Grimmereta1.,2003)。江汉盆地发育有上三叠统一侏罗系连续沉积,且自上三叠统以来以碎屑岩建造为特征(李忠等,2002),上三叠统一上侏罗统沉积物是有效约束造山早期HP.UHP岩石隆升剥露的理想载体。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别HP.UHP岩石暴露地表的时序,本文选择受中生代岩浆作用和构造扰动较弱的江汉盆地上三叠统一中侏罗统沉积物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矿物学和碎屑白云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