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图书馆建筑的功能分区和空间组织3.1空间构成及功能关系传统的图书馆功能单一而固定,藏书空间、借书空间、阅览空间彼此分开,各成一体。书库的功能就是用来藏书,阅览室的功能就是供读者用来学习和阅览,很少有藏书的任务。现在图书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功能朝着多层次灵活性、综合型、高效性发展。现代图书馆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入口部分:包括入口、存物、出入口的控制台、门卫管理等。入口处要求与其他部分联系方便,并且便于管理。图3.1-1厦门大学图书馆入口部分2,信息服务区:包括目录厅、出纳台、计算机检索区域等。读者可以由入口直接到达这个区域,并且能方便地到达各种阅览室。图3.1-2深圳南山图书馆计算机检索区3,阅览区:现代图书馆的阅览区是一个开敞的空间,集阅、藏、借、管为一体,为读者提供多种选择性。阅览区应能容易到达,并且应与基本书库有方便的联系。空间应有较大的灵活性,适应开架阅览和功能变化的需要。4,藏书区:包括基本书库、辅助书库、储备书库、和特藏书库。藏书区与阅览区既要分隔又要有方便地联系。藏书区要有单独的出入口,便于运送图书。5,馆员工作和办公区:包括行政办公和业务用房等。办公区要与馆内其他部分有方便地联系。大型图书馆办公区必须有独立的出入口。6,公共活动区:包括报告厅、展览厅、书店等。该区属于动态空间,此区域的设置要有一定的独立性不应干扰图书馆的正常使用。7,技术设备区:包括空调机房、电话机房、电子计算机机房等技术设备用房。该区域应避免噪声及振动对其他区域的影响,一般常设在地下或顶层。8,生活区:大型公共图书馆一般还设有职工食堂和职工住宅等,它们应独立设置出入口自成一区。传统图书馆采用闭架管理方式,藏书区与阅览区互相分开,中间设置借书厅来联系借、阅、藏各部分,读者无法直接接触到文献资料。现代图书馆由闭架走向开架的管理方式使藏书区与阅览区合二为一,同时现代图书馆的功能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所以那种固定不变的空间和分区形式必将由一个灵活可变的空间和功能分区所取代。它的目的就是要使读者尽快的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和接受相应的服务。图3.1-3,3.1-4,3.1-5表示几种不同类型图书馆的组成及功能关系。图3.1-3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功能关系图图3.1-4大型公共图书馆功能关系图图3.1-5大学图书馆功能关系图3.2图书馆建筑的功能要求建筑的内容就是它的功能。图书馆建筑是其功能的物质化,设计必须按图书馆的需要进行,这是一条最重要的原则。现代图书馆是一个开放型、多功能、综合性、高效率的文献信息中心,随着图书馆的任务、地位、职能的变化,及其读者、收藏、管理的变化,其功能也在不断发展着,越来越多样和繁杂。因此在设计时,必须要深入了解并解决好图书馆的基本功能要求。(1)紧凑性的要求一个高效率的图书馆设计,必须使它的建筑布局紧凑而有条理。藏、借、阅是图书馆的三个基本部分。它们的布局方式,决定着建筑的平面形式。在进行平面布局时,必须使书籍、读者和服务之间路线便捷通畅,避免交叉干扰,简化和加速书籍流通,最大限度地缩短工作人员的取书和运书距离,减少读者借书的等候时间,并使读者尽量接近书籍,缩短编、借、阅、藏之间的运行距离,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特别是基本藏书区与阅览区的联系要直接简便,不与读者流线交叉或相混。(2)分区明确,互不干扰在建筑布局时,要根据图书馆内各部分空间的使用特点划分为不同的区域,进行合理的分区。使各区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分隔,互不干扰。图书馆建筑一般应将对内和对外两大部分分开,闹区和静区分开,从而为图书馆的高效性创造条件。1)内外分区内外分区即是将读者活动路线、工作人员的工作路线和书籍的加工运送路线合理地加以组织区分,使流线简捷明确,避免彼此穿行、迂回曲折和互相干扰。内部区域主要是工作人员活动的区域,包括藏书区、办公区、内部作业及加工区等等。外部区域主要是读者的活动区域,包括阅览区、公共活动的报告厅和展厅以及为读者服务的餐厅、书店等商业用房。这两个区域既要区分明确,又要联系方便。内外分区是现代图书馆合理使用的最主要的要求。如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