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课程复习题第一讲1、什么叫孔隙度?孔隙度大与孔隙大有区别吗?答:孔隙度:岩石中的孔隙体积与包括孔隙体积在内的岩石体积之比区别:孔隙度是指宏观范围上孔隙体积所占岩土总体积的大小衡量指标,而孔隙的大小是指单元的、微观的孔隙体积的大小。孔隙度大的岩土空隙不一定大,而空隙大的岩土孔隙度也不一定大,例如粘土与砂类土的比较。2、粘性土孔隙度大——是含水层吗?答:粘性土虽然孔隙度大,但单个孔隙细小,内部所含的的几乎是结合水,所以通常情况下为隔水层。但在较大水头差的作用下能发生越流补给,能通过一定数量的水层为含水层。由上所述黏土层在通常条件下是含水层,在特殊情况下可以视为透水层。3、试总结砂砾类土体的孔隙形状特点,并加以概化(图示)。答:砂类土体孔隙度偏小,但孔隙较大。图见ppt4、坚硬的花岗岩砂岩、灰岩的空隙特征有何异同点?答:花岗岩呈粒状或似斑结构,颗粒均匀细密,间隙小。为锁水层砂岩由碎屑和生物沉积形成。空隙较大,为相对透水层,主要储水空间为裂隙及孔隙。灰岩岩质较硬也是抑郁产生裂隙,由于特殊矿物成分,易于形成溶隙溶洞,灰岩的储水哦那关键主要为溶隙溶洞。5、地壳岩石中存在哪些形式的水?答: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有结合水、重力水、气态水、固态水以及矿物结合水。6、什么叫容水度、持水度、给水度?影响给水度的因素有哪些?答:容水度:岩土中所能容纳的最大的水体积与岩土体体积之比。持水度:饱和岩土中的水,在重力作用下释放后,保持在孔隙中水的体积与岩土体积之比。给水度:含水层的释水能力。它表示单位面积的含水层,当潜水面下降一个单位长度时在重力作用下所能释放出的水量。给水度的影响因素有岩石颗粒的大小、形状、排列以及压实程度。第二讲地下水的赋存和运动7、什么是含水层和隔水层?各自有什么特点?答:含水层:是能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的水的岩层隔水层:不能透过并给出或透过切给出水微不足道的岩层。特点:含水层具有良好的给水性和强透水性,隔水层具有良好的持水性,但给水性和透水性均不良。8、地下水如何分类?答:地下水分类的主要依据:含水介质的类型和埋藏条件按水介质分:孔隙水、裂隙水和溶岩水按埋藏条件分:包气带水、潜水和承压水9、什么是潜水、承压水、上层滞水?各自有哪些特征?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中的水叫作潜水。特征:1.补给(来源):降水入渗,河湖入渗2.排泄(汇):泉,(河)泄流,蒸发补给或排泄通过含水层厚度变化而储水与释水!3.动态:受气象,水文因素影响明显,变化快(水量、水位季节性变化)4.受人为因素影响也显著,易污染5.水循环交替迅速:水循环周期短,更新恢复快承压水:充满于两个隔水层(弱透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叫作承压水特征:1.承压性是承压水的一个重要特征;2.承压水在很大程度上和潜水一样,主要来源于现代大气降水与地表水的入渗;3.承压水的水质取决于埋藏条件及其与外界联系的程度,可以是淡水,也可以是含盐量很高的卤水;4.由于上部受到隔水层或弱透水层的隔离,承压水与大气圈、地表水圈的联系较差,水循环也缓慢得多,承压水不像潜水那样容易污染,但是一旦污染后则很难使其净化。上层滞水:当包气带存在局部隔水层(弱透水层)时,局部隔水层(弱透水层)上会积聚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这便是上层滞水。特征:上层滞水分布最接近地表,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通过蒸发或向隔水底板的边缘下渗排泄。雨季获得补充,积存一定水量。旱季水量逐渐耗失。当分布范围小且补给不很经常时,不能终年保持有水。由于其水量小,动态变化显著,只有在缺水地区才能成为小型供水水源或暂时性供水水源。包气带中的上层滞水,对其下部的潜水的补给与蒸发排泄,起到一定的滞后调节作用。上层滞水极易受污染,利用其作为饮用水源时要格外注意卫生防护。10、什么叫等水压线图?它是怎样绘制的?钻孔打到等水压线高度能否见到承压水?为什么?绘制等水压线图有何实际意义?将某一承压水层测压水位相等的各点连线,即得到等水压线图(等测压水位线图)。不能,承压水的测压水面只是一个虚构的面,并不存在这样一个实际的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