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丽水城市防洪现状与对策摘要。XX市区地处瓯江中游大溪和好溪会合的丽水盆地,市区规划区的天然高程在44-75m之间,城市地势为东南低,西北高。大溪自西向东沿XX县区南侧穿过,XX县区以上主流长260km,流域面积7200km2,丽水实测洪峰流量10100m3/s(1955年6月21日),好溪属大溪一级支流,由北向南在XX县区东侧通过会合于大溪,流域面积1270km2,实测流量为3780m3/s(1974年8月20日),丽水XX县区由大溪、好溪划分为三块,即主XX县区、水东片和水南片。主XX县区以北为高山区,汇流面积近30km2,分较多小河沟流入XX县区,较大的有丽阳坑,流域面积10.3km2,其山洪部分主要通过丽阳坑、大洋河、厦河坑、社后溪等河流注入大溪或好溪。现有XX县区防洪能力不足五年一遇标准,XX县区常受洪水侵害。关键词:城市防洪对策一、课题由来XX市区地处瓯江中游大溪和好溪会合的丽水盆地,市区规划区的天然高程在44-75m之间,城市地势为东南低,西北高。大溪自西向东沿XX县区南侧穿过,XX县区以上主流长260km,流域面积7200km2,丽水实测洪峰流量10100m3/s(1955年6月21日),好溪属大溪一级支流,由北向南在XX县区东侧通过会合于大溪,流域面积1270km2,实测流量为3780m3/s(1974年8月20日),丽水XX县区由大溪、好溪划分为三块,即主XX县区、水东片和水南片。主XX县区以北为高山区,汇流面积近30km2,分较多小河沟流入XX县区,较大的有丽阳坑,流域面积10.3km2,其山洪部分主要通过丽阳坑、大洋河、厦河坑、社后溪等河流注入大溪或好溪。现有XX县区防洪能力不足五年一遇标准,XX县区常受洪水侵害。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洪水威胁已成为制约丽水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解决丽水城市洪水隐患已成为丽水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二、现状防洪设施在瓯江流域丽水以上现已建第1页共4页(一)小型以上水库40余座,总库容17.5亿m3,干流已建紧水滩、石塘、玉溪三座大中型水利枢纽,其中紧水滩水库控制流域面积2761km2,总库容13.52亿m3。丽水XX县区历史上曾建有6座城门,城墙围绕整个XX县区,沿江段的城墙对城内防洪起到一定的作用。由于历年来许多居民,单位沿溪滩圩地不合理的建房及堆积建筑、生活垃圾等造成人为障碍和上游水土保持的破坏,河流泄洪能力降低,沿江城墙已残缺不全,虽有上游水库调洪,还是难以抵御五至十年一遇的洪水,部分地段还常受五年一遇以下洪水的淹没,十年一遇洪水可入侵到金苑、银苑小区及卢镗街、大猷街和新客运中心,地区农场等,受淹农田0.82万亩。影响企业70余家,受淹人口达1.429万人,可造成经济损失9825万元。XX县区南面沿大溪自小水门以上,北岸是山体,足以防止洪水侵入,南岸有护坎,能抵御五年一遇洪水。小水门大桥以下北岸原城墙已大部分被毁,尚不能抵御五年一遇洪水,城市XX县区大部分地面在十年一遇以下高度,待开发的江滨地块地面基本在五年一遇以下高度。城东面的好溪,自1978年开始为保护农田建有好溪防洪堤,两岸总长有7.5km,原设计标准为十年一遇,但由于河床淤积抬高,部分堤防被损坏失修,水东大桥老桥阻水现象严重等,防洪能力已下降,水东大桥处已不能抵御五年一遇洪水。城北的山洪通过XX县区,由于XX县区内河河床淤高,部分被建设占用,断面缩狭等人为因素,山洪使城内部分地区常受水淹之苦。根据省水电设计院的洪水演算结果和XX市洪水风险图显示,丽水XX县区沿江防洪能力最好的尚不足十年一遇,地势较低段均在五年一遇以下,部分地段仅1-2年一遇。其防洪标准低的原因是:(1)沿溪两岸是冲积地,本身地面高程较低。(2)基本上无防洪设施,好溪有之,且标准很低。(3)厦河、塔下处大溪断面较窄,阻水较为严重,使XX县区水洪水位雍高。(4)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水土保持降低,河床淤积抬高,第2页共4页河道泄洪能力降低。三、丽水城市防洪措施根据XX市城市远景规划和《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jj50-92),确定大溪、好溪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防山洪标准为10年一遇。在规划建设防洪工程措施时,必须在确保达到防洪要求的前提下,应充分考虑城市用地布局,城市排水和城市景观的需求,综合协调各方面的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