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安县白牙市镇二小陈青山蒙古族的特色住房叫做“蒙古包”。“包”,满语是“家”、“屋”的意思。圆形尖顶,用羊毛毡子覆盖。在大风雪中阻力小,包顶不积雪、不存雨水。迁徙拆散,定居安装。平顶房平顶房他们的住房一般为土木结构的平房,西北干旱地区年降水量有的地方小于50毫米,屋顶没有必要考虑排水设计。屋顶修成平顶,可以在上面晾晒粮食、农副产品等。维吾尔族平顶房帐篷帐篷藏族牧区群众主要居住形式。帐篷的平面为方形,四周用牛毛绳牵引,固定在地上。他们的帐篷是用牦牛毛织成的,帐篷冬天暖和,夏天凉爽。藏族帐篷干栏式木楼壮族的特色住房叫做“干栏式木楼”,木楼上面住人,下面全部悬空,用柱子支撑,可以圈养牲畜。竹楼傣族竹楼是一种全用竹子建造的二层楼房。屋顶盖茅草或葵叶编的草排。底层有的架空,用来饲养耕牛或堆放杂物,有的用竹墙围作粮仓或厨房。二层设堂屋和卧室供人居住。屋顶呈“人”字形,坡度较陡,易于排水。吊脚楼吊脚楼吊脚楼为苗族、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吊角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干栏应该全部都悬空的,所以称吊脚楼为半干栏式建筑。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蛇虫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客家土楼也称福建土楼,其中以福建龙岩永定、漳州南靖的土楼最为有名,客家土楼独具特色,有方形、圆形、八角形和椭圆形等形状的土楼共有8000余座,规模之大,造型之美,既科学实用,又有防御性强,冬暖夏凉,防震抗风的特色。中国客家民居建筑“福建土楼”建筑群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形式多样的住房名称名族特点优点蒙古包蒙古族圆形尖顶,用羊毛毡子覆盖。在大风雪中阻力小,易于搬迁。平顶房维吾尔族土木结构的平房,屋顶没有排水设计晾晒粮食、农副产品等。帐篷藏族平面为方形,四周用牛毛绳牵引。用牦牛毛织成,冬暖夏凉干栏式壮族下面全部悬空,用柱子支撑。上面住人,下面圈养牲畜竹楼傣族全用竹子建造的二层楼房屋顶坡度较陡,易于排水土楼客家族以土作墙的集体建筑,呈圆形、半圆形、方形等防御性强,冬暖夏凉,防震抗风。蒙古族白族壮族朝鲜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