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相问题全解广东佛山市顺德区一中刘华新“月相及其变化”是高中地理上册第一单元里的内容,在2001年、2002年是必学内容,2003年开始是选学内容。对月相及其变化如何理解,是很多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感到头痛的问题,课本上只提供了一幅《月相成因示意》图(图一)和一幅《观察月相》图(后面图三)另外还有一段文字说明。以上看似内容不多,但涉及到具体的月相判断就比较复杂了,如果对月相问题没有深入的理解,要准确判断月相及其对应的日期、观测地点、月面和当地地平面的夹角关系就较难了。实际上要准确全面解决月相问题,需要丰富的月球天文知识和空间的想象、预判能力,对老师和学生来说这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为全面说明月相问题,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讲:一、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图一图一反映的是月相成因及一个月内不同日期所见的月相。把各种月相画在同一幅图上,容易让人产生混乱的感觉。不过这样画也有好处,就是保持地球和太阳的位置不动,只考察月球的运动,综合比较不同日期的月相。图中虚线箭头所指是月球在一个朔望月内八个不同时刻处在轨道的不同位置(内圈图)及相应位置月亮的盈亏状况(外圈图,不同的月相其名称不同,图示共八种月相)。月亮盈亏是月相的重要方面,其它方面我认为还有月面(即迎光面)同地平面的夹角(即视夹角,本文中主要指月亮落在地平面上时的情况,后同),各月相上中天的高度、升落方位及其变化等,后面再谈。图中内环八个位置上的月球都是一半被太阳照亮,亮面都垂直于太阳光,且各自的亮面都是相互平行的,这是因为地月距离相对于日地距离来说很小很小,不论月球处在轨道上的什么位置,我们都认为阳光是平行或极接近平行射来的,这也是后面我们说明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是研究月相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原理。每时每刻,月球都是一半被太阳照亮,但为什么我们会看到月亮在一个月内有“阴晴圆缺”,即从朔到望,又从望到朔的的盈亏变化呢?这一点课本上也说的很清楚,这是因为月球在饶地球运转,日、地、月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刻都在发生变化,地球上的人们不同时刻观测月球的角度不同,能看到的月亮的亮面的多少就不同,看上面的图也很容易理解。但从科普的角度来看,还有相当多一部分人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不明白月亮为什么会有圆缺的变化,他们天真地以为缺的那部分是被“天狗”吃掉了,还有更多的半懂不懂的人以是被地球遮住了。所以科普还任重道远,在学习了这部分知识后,我想可消除大部分人的疑惑。虽然课本上讲的很清楚了,但在课堂上为了讲的生动和通俗易懂,我还举了一例:夜晚路灯照在一棵树上,我们从不同的地方看,能见到的树的光亮的部分的多少是不一样的(在黑板上画草图)。同理对于月球来说,它始终也只有一半是亮的。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能见到它光亮的范围是不一样的。图一还给我们提供了其它一些有用的信息,如可帮助我们判断月面的朝向,不同月相时,日、月升落的先后关系以及月亮在夜空中出现的位置和停留的时间等。如图中上弦月亮面朝西,下弦月亮面朝东。能看到上弦月时,人必然是站在图中地球上部的(假设在赤道上的A点处,如图二),因为图示地球中心为北极点,地球自西向东旋转,背朝北,那么必然是左手指东方,右手指西方了,显然上弦月亮面是朝右也就是朝西了。但有人看了图一会说下弦月也是朝右,那也是朝西啊,怎么会是朝东呢?他们不能理解这一点。我想那是因为他们是以“我”为中心来观测月相的。要知道能看到下弦月时,人必然是“倒悬”于图中地球下方(假设在赤道上的B点处,图二),还是背朝北,那么同样左手指东,右手指西,显然下弦月亮面是指向观测者的左面,也就是指向东方了。图二(注意此图的画法,要保证地平面侧看成线且地球的中心为北极点,观测者在赤道上,太阳又正在地平面上,则必须要极圈内或是极昼或是极夜,即是夏至或冬至日。这里考虑了黄赤交角的存在)若以观测点位置不动,只考察日、月的视运动,那么日、月都是东升西落。图中A点与B点的地平面重合,但是上下及东西的方位正相反。对A点来说,太阳正从西方地平面落下,对B点的人来说,太阳正从东方地平线升起。入夜至午夜,即上半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