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绿色建筑节水对策绿色建筑不是只有鲜花绿草、喷泉水池、绿化得好的楼盘,而是指以节约能源、环境保护、减少污染为理念,通过设计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及配套设施,为居民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生活空间的楼盘。在设计这类建筑的给排水系统时,对水资源的节约和最大化利用应该成为一种自觉的追求。本文探讨城市绿色建筑中除了目前主要使用的自来水供水之外,还有哪些水源可以利用,同时试图探讨通过对材料和器材的选择使用来达到节水的效果。1寻找可替代的新水源目前城市建筑的用水主要是现成的自来水,要想达到节水,就应该拓宽多种渠道,寻找新的可资利用的水源,通过扩大水源缓解用水压力。1.1中水回用“中水”一词源于日本,即位于“上水”(由供水管道提供给水)和‘下水’(由排水管道排出的污水)之间一切被利用的水。就目前的使用范围看,中水主要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非饮用水。①中水来自于生活和工业的许多方面,本文所探讨的建筑适用的中水之来源,主要是建筑排水和居民生活排水,包括生活污水和生活废水。其中,生活废水在整个建筑排水量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住宅为69%,宾馆、饭店为87%,办公楼为40%。将这批水收集起来经过一定的技术处理,达到水质指标检测要求,重新当做非饮用水来使用,替代原来应该被使用的自来水,就可以变相达到增加城市供水量的效用。目前,中水回用的主要用途在两个方面:建筑100叶段≈i‘杂用水、城市杂用水,具体的有建筑施工用水、厕所冲洗、车辆冲洗、消防用水、道路洒水、环境绿化等等。目前中水回用技术还存在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调节水量平衡。原水和中水用水并不总是均等的,而处理设备需在均匀水量负荷的条件下运行,水量平衡措施就成了控制资源和能源浪费的关键。第1页共5页(2)回用水水质标准:重新定制回用水水质标准。到目前为止,我国在建筑行业中所执行的仍然是《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这个标准对大肠杆菌达标的要求较高,因此会导致非常不利的结果:“一是许多现有中水工程根本达不到该标准;二是由于达标具有一定难度,限制了中水工程的推广和普及。”(要想使得中水回用技术得到广泛地推广利用,必须尽快制定新的指标体系,广泛推广中水回用技术,从而充分利用水资源,有效解决水源紧张问题。1.2雨水利用在建筑领域,雨水利用是指收集下雨时落到建筑物屋面或小区地面等暴露空地上的雨水,后经特殊的净化处理,使得这些水的水质指标达到一定要求并使之得到使用的过程。雨水净化处理工艺应根据径流雨水的水质、水量和处理水质标准来选择。如用于绿化、冲厕、道路清扫、车辆清洗、消防、建筑施工等的雨水应满足gb/t18920—2002污水再生利用城镇杂用水水质指标要求,景观环境用水应满足gb/t18921—2002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的水质指标要求。雨水利用比中水回用结构简单,通常,建筑物通过导管将屋顶收集的雨水引入地下,沉淀后流入蓄水池,然后经过消毒系统,最后进入中水道系统。由于存在降尘、酸雨问题,通常会将降雨前面一部分的雨水清除不用。“根据国外的实际设计经验,初期弃流量可定为2mm。”③在水资源严重匮乏的时代里,世界各国被迫开始重视雨水利用技术,尤其是城市雨水利用,通过利用雨水来扩大水资源总量,减轻用水压力。德国和日本的许多城市在这方面都有举措,“东京、福冈、大阪、名古屋4个城市的拱型建筑棒球场的雨水利用系统,集水面积达1.6-3.5m,贮水槽容积为1000—2800m3,经砂滤和消毒后用于冲洗厕所和绿化。每个系统年利用雨水量在3万吨以上”④。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展开了对雨水利用的研究,以节约水资源,减轻当地的生活用水和污水处理负担。如德国,日本等国在一些城市的建筑物上设计了收集雨水的设施。1.3淡化海水作为地球上占有量最大的水资源储备,海水的使用价值一第2页共5页直没有得到更大的利用,直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海水淡化技术逐渐成熟,它才被投入商业化生产。跟长距离引水工程一样,如果没有靠近的海水资源,淡化海水的成本将非常昂贵,更不要说居高不下的海水淡化工艺本身的成本,因此,使用淡化海水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