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裂区试验和统计方法••掌握裂区试验设计方法;I•掌握裂区试验结果统计分析方法。I技能目标\•学会裂区试验设计;学会裂区试验结果统计分析。第一节裂区试验设计一、裂区试验设计概念裂区试验设计(splitplotdesign)是复因素试验的一种设计方法。在复因素试验中,如处理组合数较少,而各个因素的效应同等重要,我们多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如处理组合数太多,而又有些特殊的要求,我们往往采用裂区设计。裂区试验设计是先将每一区组按第一因素设置各个处理(主处理)的小区,称为主区(或整区),在主区里随机安排主处理;然后在主区内引进第二因素的各个处理(副处理),也就是在主处理小区内分设与副处理数目相等的更小小区,这样的小区称为副区(或裂区)。在裂区试验设计里,如果从第二个因素来讲,每个主区就是一个区组;但是如果从整个试验所有处理组合来讲,每个主区只是一个不完全的区组。由于在设计过程中将主区分裂为副区,因此这种设计方法被称为裂区设计。裂区设计如果需引进第三因索,可以将裂区设计做成进一步的再裂区,即在裂区内再划分更小单位的小区,称为再裂区(split-spinplot),然后将第三个因素的各个处理(称为副副处理)随机排列于再裂区内,这种设计称为再裂区设计。二、裂区试验设计应用裂区试验设计通常在F列情况卜•应用:(1)在一个因素各处理比另一个因素各处理需要更大试验面积时,为了实施和管理上的方便,多应用裂区设计。将要求面积较人的因素,作为主处理,设在主区;要求面积较小的因素,则设置为副区。变异来源DFSS(2)在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的主效更为重要,而要求更精确的试验时,或两个因素的交互作用比其主效重要时,宜采用裂区设计。将要求精度更高的因素作为副处理,另一因素则作为主处理。(3)根据以往研究,已知一些因素效应比另一些因素的效应更人时,宜采用裂区设计。将可能表现出较人差异的因素作为主处理。(4)试验设计中,如需再加入一个试验因素发生临时改动时,可在原来已设计的小区(主区)中再划分小区(副区)。因此,增加了一个试验因素,就成了裂区设计。值得注意的是:试验设计强调爭先的周密设计,这种临时改变设计做法仅是一种在可能情况下的补救,而不能作为常规设计。裂区试验设计的具体步骤如下:如图12-lo(1)根据随机区组的设计原理,将试验地按重复次数划分区组。(2)按第一因素的水平数,将每个区组划分为主区,随机排列各个处理。(3)按第二因素的水平数,将每个主区划分为副区,随机排列各个处理。••|Ai;ii|A3jA!*:••B31BijB2i•Bi1B31B:iiBljBlBj■i•jA:[•・ii•・iiB3B2:Bji•B2Bi:B3iiB3;B2:Biii三i•iA3jii1Aiiii:A"•■•B:B3jBl•••BiiB?jB3ii••BjjBijBzii图12-1一级因素为3个水平二级因素为3个水平的裂区设计第二节裂区试验结果统计方法裂区试验是复因素试验中的一种,它有二裂区、再裂区等形式,这里重点介绍二裂区试验结果分析方法。设有A和E两个试验因素,A因素为主处理,具有d个水平,E因素为副处理,具有个b个水平,重复广次,则该裂区试验共有。勿•个观察值,其各项变异来源相应的自由度和平方和分解公式列于表12-lo表12-1裂区设计(二裂式)I勺山度与平方和分解主区部分区组闸区部B因素rab一1Vx2-CZZ//2jMSv]/rb^jMSezAlA:AsB:BiBiB:B4Bs372915311313As2AiBiBsB4B3B:Bs271412133214B4Bs由表12-14见,裂区试验与其他复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在分析上的不同,仅在于裂区试验在变异来源上有主区与副区之分,因而有主区误差(①)和副区误差(◎),分别用于测验主区处理、副区处理和主x副互作的差异显著性。表12-2列出了裂区试验多重比较时所用的与F的计算公式H-8,以及查SSR值表时所用的自由度。表12-2裂区试验多重比较时所用标准误比较类别5-SEDF主处理(A)副处理(B)水平组合(AXB)[例12.1]设有一小麦中耕次数和施肥量二因素试验,中耕次数为主处理(A),分A】、A“A$3三个水平,施肥量为副处理(B),分砂、坯、B3.E川个水平,裂区设计,三次重复,副区计产面积为33m2,其田间排列和产量(kg)见图12-2,试作分析。总变异重复I重复II重复IIIAiA3A:B3B4B4BiB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