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浅谈当前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对策培根在《习惯论》中写道。“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思想决定行动,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人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是先有思想、后有行动。有正确的思想才有正确的行动,有积极的思想才有积极的行动,有统一的思想才有统一的行动。我认为,当前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领导干部是否具有正确的思想和与之相统一的行为。为什么这样说呢。人的思想认识,是从无知到有知,从单纯到多样性,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相互联系和辨证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世界观对人的作用,首先它决定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人们一旦形成了某种世界观之后,就会用这些观点去指导自己的行动,从而使它成为用以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基本原则,也就是方法论。其次,世界观决定着人们的人生观。怎样做人。人生道路怎么走。面对这些问题,世界观提供了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根本看法,为确定人生目标和态度提供了根本性观点。再次,世界观决定着人们的价值观。人们对某种事物或现象的好恶,体现了在价值问题上的选择和倾向性,世界观为人们在认知事物和现象中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原则,因此可以说,价值观是世界观的体现。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否正确,不但会影响个人的成长和生活,还会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与成败,也就更是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所在。那么,解决的对策又是什么呢。“是非明于学习,名节源于党性,腐败止于正气”。只有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深入学习科学发展第1页共5页观,用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真正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有坚强的精神支柱、正确的是非标准和有效的政治免疫力;才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知道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什么必须坚持,什么必须反对;才能保持高尚情操,自觉抵御各种诱惑和腐蚀。胡长清在案发后自我检查时说:“我完全放松了学习,平时学一点,也是应付工作之需,装潢门面”。无独有偶,在李嘉廷的办公室里,有一长排书柜摆放着各类书籍,但他很少翻阅,绝大部分是崭新的,有的甚至连封都没拆,其中包括为数不少的领导干部必读书。更让人瞠目的是:堂堂的一省之长的书房中,竟没有几本书籍,书架上取而代之的是玳瑁、象牙雕刻等众多贵重工艺品。可见,领导干部一定要加强理论学习,要深入、全面、系统而不是肤浅、片面、零碎地学习,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长堤。“勿以恶小而为之”。近年来被查处的违法违纪领导干部,其中不乏在社交圈、生活圈中交友不慎所致。由此可见,作为领导干部,交友问题绝不仅仅是关系个人生活的“小节”问题,而是关系党风廉政建设和领导干部形象的政治问题。现在有些人把吃点喝点、收点拿点、到娱乐场所玩玩都看成是“小节”问题。孰知,众多“落马”的官员都是从这些“小节”开始而不可收拾。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和变化,都有一个由小到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正是这些所谓的“小节”问题,直接影响着一个领导干部的形象,影响着干部队伍的形象,影响着我们党的形象。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常常自省自警,慎重对待朋友交往,坚持择善而交,择廉而交。明代张翰的《松窗梦语》里有这样一段记载:张翰初任御史时,去参见都台长官王廷相,王廷相给张翰讲了一个乘轿的见闻。一天,王廷相乘轿进城办事,不巧遇上下雨。其中,一个轿夫穿了一双新鞋。开始时,轿夫还小心翼翼地循着干净的路面走,可后来一不小心,还是踩进了泥水坑里。此后,轿夫再也没顾惜自己的鞋子。王廷相感叹说:“为官、做人的道理也是一样啊。只要你一不小心,犯了错误,那么以后你就再也不会有所顾忌了。所以,常常约束自己的行第2页共5页为,是一个人必修的功课。”“鞋”一旦踩进“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