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年9月第9期收稿日期:2011-07-28作者简介:董敏(1967-),男,上海人,高级工程师,从事道桥工程勘察设计工作。董敏(上海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上海200042)浅议低路堤公路地表排水设施摘要:低路堤作为一种重要的路堤形式,它的地表排水设施有它自身的特点与要求。该文在对国内已建公路低路堤地表排水设施及其排水效果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找出了我国公路低路堤地表排水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根据平原区公路低路堤特点和各种排水方式的适用场合,提出了适用于平原区低路堤的地表防排水设施选取和布设原则。关键词:低路堤;地表排水;平原地区中图分类号:U41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7716(2011)09-0110-040前言随着用地紧张情况日益突出,低路堤的理念在我国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国内已建公路低路堤大多沿用了同济大学张强、陈雨人的设计理念,即在满足最小填土高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下穿通道的数量而通过增设辅道及支线上跨桥来沟通高速公路两侧,从而将传统设计思路中的填土高度大幅降低。其主要着眼于建设生态道路,在满足路面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路基高度,使其低于常规偏保守的路基高度,即为低路堤。本文通过系统的调研和分析,明确我国现有平原区公路低路堤地表排水的主要设施及其排水效果,通过低路堤公路地表排水状况概述、排水特点分析、排水设施的选择与布置三大方面进行研究,深入分析低路堤特征对公路地表排水设施设计的影响,为平原区公路低路堤的地表防排水设施的进一步具体方案及其设计计算方法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1低路堤对地表排水的影响及要求1.1对地表排水方式的影响路堤的高度对公路路面表面排水形式的选择有重要的影响。当路堤较高时,为减少占地及节约土方,路基边坡通常高且陡,采用分散漫流式容易冲刷边坡,造成边坡失稳,路面排水多采用集中排放式;而路堤较低时,路基边坡相应放缓,坡面长度减小,降雨对坡面的冲刷作用减缓,路面表面排水更方便采用分散漫流的方式。为排除中央分隔带内下渗、或超高路段上半幅路面汇集的雨水,中央分隔带内常常需要设置纵向排水渗沟和集水沟,并间隔一定距离将聚集的水分通过横向排水管排引出道路。设横向出水管时,只有在路基高度大于渗沟或集水井加横向排水管坡度所需的纵向高度时,才能使水分顺利自流排至边沟或其他沟渠。以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下设50cm纵向渗沟为例,设路面坡度取2%,横向排水管坡度取4%,路基宽度35m,则满足中央分隔带自流排水需要的路基边坡高度最小值为:50+(3500/2)×(4%-2%)=85(cm),若设计中公路路基高度小于85cm,公路中央分隔带的排水问题就变得突出,需予以特别的考虑。由此可见,路基高度降低将会对中央分隔带汇水设施的横向出水产生不利影响。平原地区人口众多,村庄稠密,路网发达,为解决横向交通必须设置一些人行、车行通道。通道的设置通常会人为抬高路基;要想降低路基高度,同时满足通道净空要求,就必须降低通道底标高,从而形成大量的下挖通道。下挖通道必然影响通道的排水问题,不仅导致通道表面自流排水不畅,主线地表水也极易倒灌进通道。因此,对低路堤而言,与通道相接处的地表排水需要予以特别的考虑和设计,避免对通道排水造成影响。1.2对设施景观设计的影响公路路基高度降低改变了以往公路在地面上高高隆起的现象,缓边坡的设置也有利于植草护坡方式的选用,使公路与周围地形地貌、自然景观能够更好地融合。基于此,低路堤对地表排水设施的景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排水设计中也应尽量避免采用各种破坏公路沿线自然景观的沟渠,如大、宽、深的石砌或混凝土预制梯形边沟,而应尽量选用一些能够与公路沿线自然景观协调的排水设施。由于路堤高度降低,边坡可相应放缓,路面表面水对边坡的冲刷大大减轻,设计中,很多已建公路在低路堤段采用了横向漫流的路面排水方式,使路面表面水沿路拱横坡,自然流向道路两侧,沿防洪排水1102011年9月第9期城市道桥与防洪边坡漫流后进入设置于边坡底的边沟排除。在排水形式的选择上,各地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了不同的选择,并无统一的标准。沪宁高速公路提出,路面排水应根据路线纵坡大...